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工会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扎实推进依法建会维权、职工素质提升、队伍建设等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市(县)、区工会结合地方实际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中展现出了更大的作为,本版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形势下各市(县)区工会工作的新成效。
江阴
“123”工程培训职工
本报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日前,位于祝塘镇的霖肯科技近百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弟子规”国学课程的学习。作为2015年江阴市总工会“123”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的“送教亮点”,这已是今年在企业推行的第16期国学课程。
“123”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即从2013年开始,用3年时间,通过江阴各级工会的努力,培训1万名职工技术人才,2万名班组长和30万名职工,内容包括“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优秀员工职业化素养”等六个专题、70余门课程,并且以免费的形式直接送教进企业。该项工程启动以来,包括班组管理培训、职业化素养提升、职工艺术培训等六大计划以免费送教的形式有序面向全市推进,过去两年已累计送教进企业520期,培训4万多名职工,受到广大企业和职工的好评。
“123”职工素质工程以提升企业班组建设水平为切入点,根据创建“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管理型、效益型、和谐型”六型班组的要求,为江阴市6000多名班组长提供了角色定位、领导能力、管理技巧、团队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班组管理能力提升系列培训。
惠山
开展“关爱·圆梦”工程
本报讯2015年惠山区总工会组织的暑期“关爱·圆梦”工程圆满完成,短短六十天里,让人充分感受到安心、爱心、信心的可贵。
由惠山区总工会牵头组织的“关爱·圆梦”工程,参与的区级单位从去年的六家扩容为八家。今年18岁的刘川飞说:“这个活动给我最大感觉,是正规。我一点都不担心上当受骗,也不担心安全问题。”众人划桨开大船,就是为了让爱心的大船行得平稳、安全。
今年,惠山区总工会将“关爱·圆梦”工程的惠及面从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扩展为全区所有职工家庭符合条件的青年学生。2015年暑期,参加“关爱·圆梦”工程活动的青年学生达到了2375人,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今年共有278家爱心企业报名成为“关爱·圆梦”爱心社会实践基地,提供了3561个勤工俭学岗位。
(徐长波)
锡山
深化“师带徒”活动
本报讯近年来,无锡日月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攻克材料难关的同时,积极培养新的创新人才,现已从原来的3名职工,扩展到15人,并齐心协力攻克了多种合金材料存在易变形、易氧化的难关,实现了该材料的产业化,一年可为企业增加销售逾千万元。
“以劳模先进带动职工创新出成果”是锡山区总工会深化“师带徒”活动的关键环节。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任启寿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带动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技术力量的培养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全区250多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挖掘劳模、金牌工人的潜能,带领一大批徒弟,组织职工小革新、小改造等,已攻克科技创新项目21个,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岗位练兵”是锡山区总工会“师带徒”活动的重要载体。区总工会先后举办职工机械cad、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以及心理咨询师等技能培训班。同时,各企业工会通过组织职工知识竞赛、岗位操作表演等活动,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岗位练兵、提高技能。
崇安
设立劳模先进“创新创业创优”工作室
本报讯2014年底,崇安区总工会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深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上创新载体,启动了劳模先进“创新、创业、创优”工作室创建活动,并对9个优秀工作团队给予授牌。授牌近一年来,现有的7个劳模和2个一线先进职工工作室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岗位创业和争先创优活动,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
立足岗位,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各工作室通过运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崇高品质、精湛技术、创新精神,共同参与了“三创”实践,将新时期的劳模精神带进企业融入岗位,蔚然成风。来自区疾控中心的沈晓文工作室,面对“谈艾色变”的艾滋病,工作室成员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和争先创优的工作理念,将工作室合力搭建成艾滋病患者的心灵家园,共同挽手筑起防治艾滋病的“防火墙”。
手手相传,大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劳模先进“三创”工作室积极发挥了劳模和先进职工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学习新知识,研究新课题,传授新技能,提供新服务,增强了劳模先进在培养年轻人才、提升职工素质、增强团队竞争力的辐射效应和实践能力。
来源: 无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