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日报记者 周运来 通讯员/何玉红 樊林 谭颖文 |
图/司徒瑞强 |
打造示范榜样平台 |
全面推广劳动竞赛 |
来看这组鲜活的数字——“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展劳动竞赛企业达9300多家,投身各种类型劳动竞赛的职工达165万人次。 |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参加竞赛活动的重点工程达到200多家,活动开展后,广大职工热情高涨,纷纷在各种岗位上创先争优,为工程项目产生了更好的经济效益,涌现出江顺大桥、南车轨道、双龙大道工程、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万达广场、广东海信电子南方基地、广佛江快速通道北线工程、LED交易中心项目、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江门段、华电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项目一期、电网及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并涌现出不少的优秀管理者、科技人员及施工工人,以及新速度、新技术,在全市重点工程中起到了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
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中,我市新会区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针对工程项目开展了以“六比六赛”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又如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新会分公司26万吨生活用纸推进的重点工程项目劳动竞赛活动,使2013年项目建成后至今,成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
在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的示范和带动下,各级工会组织围绕着力创建优质、高效、安全、快速、廉洁的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竞赛,推动竞赛不断向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廉政建设领域等深层次延伸。如江门市重点工程江顺大桥建设项目,从2012年项目动工到今年,共开展了四次劳动竞赛,每次都围绕不同时期的工程进度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2014年的竞赛主题为“统筹安排,强化执行”,主要解决两岸主桥压重梁施工、主桥钢箱梁架设和边跨钢梁合龙、引桥及互通立交桥梁基础施工等问题,为企业节省500多万元的支出。江顺大桥总包部先后荣获“2011年度江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奖”、“2012年度江门市重大项目突出贡献奖”,负责顺德岸施工的第一项目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
打造“技行五邑”品牌 扩展劳动竞赛平台 |
如果说过去的劳动竞赛仅限于某行业某领域,眼下,劳动竞赛的平台已全面扩展。2014年初,江门市总工会召开十四届三次会委(扩大)会议,决定实施“五个一万”工程,其中一项就是组织万名职工开展“技行五邑”职业技能竞赛,以更好、更大的平台培养更多的职工技能人才。 |
为做好该项工作,江门市总工会以市、区和镇、街、行业、系统、较大的基层单位为赛区,以贴近基层的方式,组织万名职工参加“技行五邑”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
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组织了600多个单位14万多名职工参加“技行五邑”技能比赛项目。2015年上半年我市已举办了旅游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发明和设计创新比赛等30多个竞赛项目,下半年多项竞赛正在筹备之中。 |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龙头企业组织竞赛,全面带动行业积极参与。如2014年7至9月,市总工会举办2014年“技行五邑”大客车驾驶员的技能竞赛,通过市汽运集团的承办,全市共有3305名大客车驾驶员参加了比赛,并通过电视、网络视频、微信等传媒传播,形成了社会共同关注,影响良好。又比如我市举办的“首届古典家具木工技能竞赛”,市总工会与江门日报社共同主办,通过江门古典家具协会承办,组织全市50多家红木古典家具企业参与比赛,最后有12支队伍进入决赛。从8月初的宣传,到11月底的决赛,江门日报社都定版定期跟踪报道,并在中国江门网进行宣传,包括比赛过程、行业情况、企业采访、选手介绍等等,使整个竞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既打响江门新会古典家具之都和台山大江古典家具专业镇的品牌,又有效调动其他行业组织劳动竞赛的积极性。 |
2014年全市开展的各行业大型竞赛包括:市供电系统继续坚持每年开展的行业性技术练兵、技术比赛活动;邮政银行开展了邮政通信特有职业储蓄业务员技能比赛;市卫计局开展了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市城管局开展侨乡环卫杯竞赛;照明行业协会的LED装配技能竞赛;电信行业的装维技能竞赛;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等。在这些大型竞赛活动的带动下,掀起了全市新一轮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热潮,广大职工踊跃参赛,有关单位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极大地推动我市劳动竞赛向更高层次发展。 |
打造职工技术创新平台 为劳动竞赛提供强大支撑 |
为了让劳动竞赛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市总工会以创建劳模工作室为契机,打造职工技术创新平台。 |
市总工会积极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2012年,创建了我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新会康宇公司李海全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劳模科技创新工作室;2013年,在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索创建了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2014年我市共创建劳模(技能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38家,与2013年底相比新增了26个。2015年上半年,我市新建劳模、名师创新工作室24家。在创建劳模工作室的工作中,市总工会还注重发挥女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到目前为止,共成立了3家女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别是新会妇女儿童医院的郭小芳劳模创新工作室、江门市第九中学的蒋青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及量子高科(张海花)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郭小芳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我省首家创建的女劳模工作室。 |
在劳模(技能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相关人员的带领下,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如新会康宇公司李海全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亿元。 |
来源:江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