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79|回复: 4

[职场交流] 还原央视“神医”李培刚

发表于 2009-10-8 13:15: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世纪周刊

李培刚火了。

6月13日的央视《面对面》造就了这位“神医”。“李培刚,54岁,河北人,李培刚医学新疗法创始人。”他的理论被认为突破了前人,他用一双手就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而他最给患者以希望的一句话是“80% 的截瘫是假性完全截瘫”,有可能恢复。

一些患者视他为救星的同时,他的“神奇”疗法也受到诸多质疑。

李培刚如何由一位普通的按摩医生经营成“神医”,我们试图呈现他的发展轨迹。

还原李培刚

25年前,李培刚是唐山市按摩医院一名普通的医生;25年后,他成了央视节目中的“神医”,期间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本刊记者/陈良飞(发自河北唐山)

时光倒退25年,也就是1984年,唐山市按摩医院新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从驻唐部队转业过来的军医李培刚,当年29岁;一个是从张家口医学院校分配过来的西医师张明西(化名),当年19岁。

当时的老院长向上级部门反映,按摩医院都是中医按摩师,缺少一个学西医的,张明西就这样被分配到了按摩医院,成了这所医院的唯一一个西医出身的医生。

很快地,张明西见到了那一年早些时候转业过来的李培刚。一个是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是有着12年行伍生涯的转业军人,年龄的差距和经历的迥异使得他们没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过他们都有着同样的郁闷。

那时候的按摩医院,除他俩之外的医生都是盲人按摩师,大家性情各异,同事之间在一起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在张明西的眼中,李培刚极其重视个人形象,每次都穿戴得很整齐,“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篮球,常常出去打球”。

一年多时间以后,张明西发现在按摩医院遇到李培刚的机会越来越少,后来干脆就见不到了。再后来,包括张明西在内的很多同事都渐渐淡忘了他。

不过在这些同事面前消失的同时,李培刚开始以医术高明、锐意进取的医学新疗法创始人的身份逐渐为社会民众知晓。

《新世纪周刊》辗转获得了一份上世纪90年代河北某省级媒体驻唐山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神手”李培刚》,该报道刊出后,中央广播电台和唐山广播电台都曾全文播发过。几年后,李培刚碰到采写的记者,提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还不住地表示感谢。这可能是李培刚的名字第一次为全国民众知晓。

唐山市多位与截瘫治疗相关的医生通过当年唐山电视台的专题片了解到李培刚对于治疗截瘫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并对此印象深刻。

十几年后的2009年6月13日,李培刚做客央视《面对面》,畅谈其治疗截瘫的医学新疗法。一时间,很多原本已经不抱希望的截瘫患者及其家人似乎看到了最后的希望,用尽一切办法试图找到这位“神医”,所有与李培刚可能有关的电话都被打爆,甚至包括114查号台。

部队转业后当按摩医生

从《“神手”李培刚》对其早年经历的描绘来看,李培刚人生的前29年,是坎坷不断的29年,也是鱼跃龙门的29年。

1955年11月9日,李培刚出生于河北省献县十五级乡小营村,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贫穷是这个多子家庭的永恒主题。

6岁时,母亲病故;17岁时,父亲因胃癌过世,作为家中长子的李培刚别无选择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由于父亲会气功,习武术,也会些按摩,从少年时代起,李培刚就跟随父亲学习这些技艺。“这奠定了日后他学习按摩技术的基础。”《“神手”李培刚》中如此写道。

“他看病的时候就是用双手和肘给病人按摩,他双手可有劲儿了。”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截瘫患者高先生多年以后对李培刚的双手还记忆犹新。

1972年参军后,没有读过几年书的李培刚由于掌握气功和按摩等技艺,还略通正骨,自愿成为了部队“不在册”的卫生员。部队领导看中他聪明好学,又有一技之长,就让他到部队医院当了卫生员。

在战友的帮助下,一年时间里,李培刚掌握了针灸、注射、理疗等护理技术,并开始对骨伤科患者进行按摩治疗,有时在不用手术不服药的情况下,只用双手就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1974年,李培刚得到了去天津医院骨科学习两年的机会,按摩技术大有长进,“特别是在诊断治疗、病理推位研究、手工操作方面有超乎寻常的才华”。两年之后回到部队的李培刚成为了助理军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又顺利地晋升为军医。

1984年,以连职军医身份,李培刚转业到了唐山市民政局下属福利机构唐山市按摩医院。

12年的行伍生涯让李培刚完成了从农村娃到国家人的转变,又因其“聪明好学”,更获得了在大医院深造的机会,成为一名有着独特技艺的医疗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3:16:27 | 查看全部
寻找李培刚

一夜成名后,包括众多患者在内的很多人希望联系到这位“神医”,但他却隐身遁迹了

■苏枫 本刊记者/许荻晔

央视《面对面》让“神医”李培刚一夜成名。

寻找李培刚的除了媒体,还有众多渴盼得到治疗的患者。一位患者网上留言:“我在人生起步的年龄却遭遇了车祸,腰椎损伤,双下肢瘫痪”,希望“能够尽早地接受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但让患者们焦急的是,在节目之后李培刚似乎变成了“隐身人”。

6月16日,央视网的《面对面》官方频道首页上出现了一封《李培刚致广大网友公开信》,称“ 李培刚医学新疗法系列丛书已于近日由中国出版集团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不久就会面市。治疗和锻炼方法相关节目也将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播出。目前,由于本人能力和精力均有限,暂时还无法满足众多患者朋友的热切要求。在此,深表歉意。”

该公开信的末尾留下了一个电子信箱和电话。电话打过去,语音提示说:“感谢你致电李培刚医学新疗法咨询热线,请将问题发至peigangli@gmail.com(重复了公开信留的那个电子信箱)。”(后经查证,该号码属于宣亚国际传播集团的公关部门。)

三天之后,央视《面对面》官网上,《李培刚:突破与创新》的节目视频和公开信都不见了。

6月22日,李培刚突然接受人民网科技频道专访,称自己“没有失踪”:《面对面》播出后压力很大,“连日来昼夜无眠”,自己一个人帮不了那么多患者,所以“一直在写书”,写完书才会考虑继续接诊患者。

随后李培刚又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焦急或愤怒的网友们把李培刚称为“李躲躲”,在网络上开展声势浩大的“寻找李培刚”行动。《新世纪周刊》也开始了徒劳的寻找。

宣亚国际传播集团

李培刚于2008年9月5日主讲第二期“宣亚大讲堂”。宣亚国际的官网上,有一篇专门介绍李的文章,标题为《李培刚教授:新医学、新疗法》。文中提到:“此次主讲嘉宾李培刚教授是位‘医学奇才’,他在海内外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医学奇迹,仅用手推把捏就能拯救被医学权威认定终身残疾瘫痪的病人。他颠覆了传统西方医学,创新了医学诊疗的观念,为中外医学领域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冲击。”

人力资源部的孙先生对《新世纪周刊》说:“讲堂是一个针对公司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讲座,不对社会公开。当时请李培刚来做讲座的时候我还没来公司,所以不了解为什么请他,我估计是出于对员工健康方面的重视。当时负责的人也已经离职了。请来的专家与公司并没有合作关系,也就是作一次讲座。至于李培刚为什么留我们公司的电话,这就不是我们公司方面能回答的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世纪周刊》找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室,希望通过“李培刚医学新疗法系列丛书”的责任编辑,找到李培刚。总编室工作人员耐心地在出版社内部系统查询两次,没有查到该套丛书的任何信息。一位女工作人员说:“可能是因为还没有正式出版,没有书号,现在查不到书,也查不到作者和责任编辑的信息。”

中国医师协会

2008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栏目《共同关注》中对李培刚的介绍是“中国医师协会主任医师”。《面对面》的旁白也说过,“我们刚才看到的用手治疗的方法,叫李培刚医学新疗法,是2003年中国医师协会命名的。流传于网络的一篇发表于2008 年3月的文章《关于“骨伤科疾病新手法治疗技术”的推广》中,李培刚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 46号。”

记者来到东四西大街46号,却发现该地址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大院,门口的保安说李只是在里面租了一个办公室,两年前就搬走了。“这几天有好多人来找他哪!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医师协会,找医师协会的话你去看那个地址吧。”循着保安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大门上贴着一张李培刚的公开信,并另附有中国医师协会在东直门的具体地址。

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东直门外新中街的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协会位于一座老楼的顶层,玻璃门上贴着李培刚的公开信,事业发展部办公室的白板上也贴了两张。

《面对面》播出后,事业发展部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人”打来的电话,使《新世纪周刊》采访的这位男领导不胜其烦。该领导皱着眉头说:“他不是我们的员工。他参加各种活动、上电视,我们都不清楚。我都两年没见过他了,现在我们也在找他,但找不到他。我们也想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看墙上贴的李的公开信,我们也是在网上下载的。”

“我们大概是从五年前开始合作的,到两年多以前停止合作。合作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因为李经常出国,他没有培训过任何一位基层医生。所谓那个‘十年百项’项目的‘推广’,就是培训基层医生。他没做任何工作,就是说,跟我们实际没合作成。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领导早就不在协会工作了,好像去广东了。”

国家男篮

在2008年12月央视体育频道播出的《人在奥运年》中,时任男篮领队白喜林代表国家篮协向李颁发了荣誉证书,该证书称李是“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队医”。

前国家男篮领队白喜林向《新世纪周刊》表示,他现在已经不在国家队,具体情况他不清楚,也不知道李培刚突然出名。

《新世纪周刊》随后联系了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队医部。一名女士表示,李培刚不是男篮的队医或队医顾问,她不清楚为什么电视中会出现这样的头衔。队医或队医顾问的具体选拔要求,她建议去找李国平所长。记者后来数次拨打李国平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李培刚家

6月23日在几次寻找未果后,记者直接来到了李培刚所住的小区。

李家住在南四环某新型社区,小区规划住户八千户,规划人口三万人。小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老年大学、医院等一应俱全。中高档车较多,路边停放的有宝马、路虎、奥迪等。

问了四五位业主,均不知道李培刚的住址。小区物业说出于保护业主的考虑,也不能提供李的具体门牌号。

李培刚的儿子李小明(化名)就读某小学的国际部,记者因此向该校的学生打听。共问了三四十个孩子,有一半以上孩子说认识李小明(李小明跟着爸爸上过央视),但却不知道他家在哪。最后终于有个知道李小明家住址的小男孩愿意带记者过去。

寻找过程中,惊动了多位保安,他们纷纷劝记者离开。记者也只好玩起“躲猫猫”游戏。最后趁着保安放松警惕,跟着刷卡的居民溜进李家大楼。

在李家门口听到里面有吃饭、说话、收拾桌子的声音,其中明显不太会说普通话的男声应该是李培刚。记者轻轻敲门,里头本来正在说话,突然安静了。再敲,不应。记者站定,对着门缝大声说希望采访李培刚老师,里面仍然不应。撕了笔记本的三张纸,用圆珠笔写了一封希望能打动李接受采访的信,塞在他家门缝。过十几分钟后再次回到李家门口,发现信还在门上。叫门还是不应。记者只好离开。

截至发稿前,记者始终未能联系到“神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3:16:59 | 查看全部
争议“李培刚医学新疗法”

自成一派还是早有渊源,自圆其说还是漏洞百出

■本刊记者/许荻晔 实习记者/温敏哲

自谦“我是人,不是神”的李培刚医生因为央视《面对面》的报道横空出世,搬出一套 “李培刚医学新疗法”,新疗法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软组织致痛说——观念创新?

“这不是胯,李宁,这是胯外头一层肥厚组织。滚动了,感觉到吗里面?就是这些东西,附着在你的髂肌上,感觉到了吗?在动。因为炎症,因为它导致了你的肌肉不收缩,因为它伸展不到角度,因为它疲劳过度,因为它疲劳过度了以后又带伤??到最后,麻。”

节目中,李培刚为李宁诊治时,总结出了他的疼痛根源:不是骨骼本身,而是骨骼周围的软组织。而他的治疗之所以富有成效,“因为我知道问题所在。”李培刚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自创新说自成体系的位置。但事实上,软组织致痛说早在1972年就已经由当时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的骨科医师宣蜇人提出。 李培刚的“软组织致痛说”并非什么观念创新。

用手治病法——独家发明?

“‘李培刚医学新疗法’并非主观想象、凭空而来,是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明,权威专家鉴定和认证的。在不用打针、不用服药、不做手术的情况下,仅用双手就达到消炎、消肿、祛痛、肌肉增长、力量增强、关节和肌肉功能恢复的目的的实际治疗效果充分说明了其科学性。”

这双手所达成的治疗效果,在节目中被称为“奇迹”。李培刚将其手法称之为“揉”——为了表明西医本分,他弃用了通常与中医相关的“按摩”说法,虽然他在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信息上,执业类别就是中医。

但富有戏剧效果的是,《面对面》播出后没几天,北京台亦有一条新闻:在李培刚眼里可能被视为获得“实际治疗效果”的李宁,6月1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他的腰部宿疾。

“对于由软组织引起的疼痛,除了软组织的肿物需要用手术切除,其他的通常会进行保守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治医师姜军介绍。

李宁有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椎骨狭窄、骨质增生情况。在姜军看来,这类病就不能以保守治疗解决:“这些不是软组织的问题,而是骨骼的病变。当然这类病可能会引起周围肌肉的痉挛,按摩有可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但对于内部神经的压迫,按摩是起不到作用的。”

事实上,李宁在表述李培刚的治疗结果时,也用的是“缓解”一词;而媒体报道的李宁入院原因,是“多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痛苦难忍”。

截瘫治疗术——80%假性完全截瘫?

“过去诊断有80%是脊髓完全性横断,实际颠倒过来,80%是假性完全截瘫。”

高位截瘫多年的桑兰为此反问了一句:“难道中国的医院误诊率就如此之高吗?”

也许除了李培刚自己,暂时还没人找到“80%”这一数据的出处,一位不欲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自己从没有见过这一类的统计数据:“医学不是统计学,不能因为自己治了5个人,4个人治愈了,就说有80%怎么怎么样,主要还得取决于每个患者脊髓的情况,毕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是大脑与周围神经交换信号的通道。即便四肢健全,但如脊髓受损,大脑指令就无法通过脊髓下达,一个人也就陷入瘫痪。脊髓受伤将引起人的感觉、运动以及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这些功能完全丧失的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

脊髓的损伤根据其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前者不可治,比如桑兰。

节目所用的影像资料里,李培刚自述有一名患者,“瘫了几年的高位截瘫,全世界都转遍了,完了以后治不好, 63岁一个老头。我当场让他下地走路的。”画面上,李培刚揉过以后,被抬进来的患者下了地,并开始颤巍巍地走路。但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无法相信这是事实:瘫痪多年,肌肉萎缩会很严重,当场站立甚至行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像桑兰这样坚持康复锻炼,也自言肌肉萎缩依然存在。

“如果这截瘫就这样被治好了,那今年的诺贝尔奖就是他的了。”姜军平淡地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3:20:47 | 查看全部
官方认可,民间质疑

在进入唐山市按摩医院的第一年,张明西就见识了李培刚当时正在实验的“熏蒸疗法”,那次的病人是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

张明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时的条件差,没有专门的熏蒸机,李培刚先在房间外边用大锅熬上花椒水,里边加些其他的药,熬好后倒入大盆中。大盆上面放置一张床,患者躺在床上,整个身体都用被子捂得严严实实,进行“熏蒸”。

由于医院里其他医生都是盲人,西医出身的张明西当时大开了一次眼界,还“搭了一把手”,不过具体的治疗效果就不太记得了。

   唐山市84岁的刘先生爱人也曾接受过李培刚的“熏蒸疗法”。据刘先生回忆,当年李培刚为其爱人治疗风湿病时,“熏蒸疗法”尚处于试验阶段,整个治疗过程也并未收取任何费用。“熏蒸疗法”的具体形式和张明西见到的基本相同。

一个月之后,经过李培刚同意,刘先生爱人开始从李培刚处拿药回家治疗。4个月的时间下来,刘先生爱人的风湿病也没见好转,看病期间和熟起来的病友们聊天,都说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其爱人还是因为风湿病过世,“李培刚的熏蒸疗法没起多大作用”。

在《“神手”李培刚》中却记录了一个成功的案例:1985年,李培刚收治了一位全身关节肿胀、半年多的风湿病患者,仅仅通过10几天的按摩治疗和中药熏蒸,患者就重新站立并痊愈出院。

事实上,对于李培刚用双手按摩治疗类风湿病的“新路”,当年就曾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质疑其没有理论根据,有人更是直陈其就是“江湖骗子”,不过这并不妨碍李培刚获得来自官方的认可。

1985年12月,唐山市科委批准李培刚“按摩疗法”的科研项目,并拨出专款。在驻唐山部队医院协助下,成立了由李培刚担任负责人的课题组,对类风湿病进行专题系统研究。

一年后,河北省科委委托唐山市科委召开了李培刚按摩治疗类风湿病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病的创举”。

1987年,李培刚在上海参加首届国际中医药大会,其关于治疗类风湿的论文,编入国际论文集。

不过令刘先生奇怪的是,当年只听说李培刚能治疗风湿病,什么时候他就能“运用双手按摩疗法治截瘫了呢?”

1987年,唐山市骨伤科研究所注册成功,李培刚自任所长。这个研究所的成立,可以视作李培刚研究按摩治疗截瘫“医学新疗法”的开始。

《“神手”李培刚》提及,在担任唐山市骨伤科研究所所长期间,李培刚开始把按摩疗法用于外伤性截瘫。1989年李培刚按摩治疗截瘫的“医学新疗法”,被列为河北省科委科研课题。

此外,该报道还特别强调,从1984年以来,李培刚已经治好了百余位类风湿、截瘫患者,写出了70万字的临床体会,并培养了李培强等十余位按摩大夫。1989年,李参加了第一届国际传统康复医学会,宣读了关于治疗截瘫和类风湿两篇论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于此可见,李培刚在按摩治疗截瘫上的“医学新疗法”早已在20世纪80年代末初见雏形,并非突然提出。

由于李在唐山市按摩医院实际工作时间不长,唐山按摩医院和熟识李培刚的人对其治疗截瘫的新疗法并无太多的了解。他们大多只知道李培刚按摩技术不错,自己开过按摩诊所,却没听说他有多神,只是在今年6月13日之后才知道原来李培刚是位“神医”。

不过,唐山市的多位与截瘫治疗相关的医生对于“李培刚医学新疗法”并不陌生,也不是第一次听说。早在十几年前,他们通过唐山电视台一期关于李培刚的专题片了解到了这一疗法。由于相隔时间较长,《新世纪周刊》未能找到这期节目的录像带,不过据医生们转述,专题片已经开始提及李培刚对于治疗截瘫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只是随着李培刚工作重心从唐山转移到了北京,人们很快淡忘了这位按摩师和他的新疗法。

自立门户

唐山市按摩医院张姓副院长介绍说,据她所知,李培刚在按摩医院的实际工作时间并不长,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其后,李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

有消息显示,停薪留职后,李培刚曾联系了唐山多家医院,以承包科室的形式从事医疗活动,但时间都不长,结束原因也有多种说法。

1988年,张明西从按摩医院调到属于同一系统的截瘫疗养院时,他听说,李培刚也曾经在这里短暂地待过一段时间。

李培刚自立门户的新起点与其按摩治疗截瘫“医学新疗法”研究的起点一样,也应该始于1987年唐山市骨伤科研究所的成立。

一份关于唐山市骨伤科研究所的资料显示:李培刚是该所的负责人,其主营“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偏瘫、骨伤科疾病”,兼营“常见病、多发病”。

这份资料还表明了该研究所的一些其他信息,包括地址:艺术学校院内;资金数额:壹万元;经济性质:个人合伙;经营方式:技术研究开发、医疗;经营期限:1989年2月起。

唐山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介绍,当年唐山市科技企业的主管单位是市科委,“有税收和政策方面的优惠措施”。李培刚创办的唐山市骨伤科研究所正是经唐山市科委和卫生局批准,市科委主管的科技企业,办理完工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医疗活动。

另一份李培刚向唐山市科委递交的《关于研究所的情况汇报》透露,该所经唐山市科委核实批准,“完成了国家计划内科研成果3项,均通过省市科委及全国著名专家的鉴定,一项达到了国内领先,二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汇报还有更多的溢美之词:李培刚等曾多次出席国内外大型国际会议,并多次受到卫生部和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接见,还曾获省、市及国际大奖。李多次出国讲学,使国外学者大饱眼福、赞叹不已,均收到了较有影响的效果,国外多国的报纸、电视、广播均进行了报道,为中国人争了光,为唐山市争了光。

知情人士称,李培刚当年曾租用唐山市八一旅社房间来经营骨伤科研究所。位于唐山市新华道与卫国路交口附近的“八一旅社”,早在15年前就更名为“馨盛招待所”。

一位曾经和李培刚在同一部队服役的战友说,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到过李培刚在八一旅社开的诊所。那家旅社当年是唐山市工商联跟部队合开的,李培刚把旅社三楼整层包了下来,诊所的楼道里挂满了锦旗。至于锦旗的来历,他就不得而知了。

在唐山市建华西道上,矗立着一座二层小楼,这里是骨伤科研究所后期的处所。据隔壁邻居介绍,这块地是当时“李培刚跑下来的”,“上面特批给研究所的”。在这座小楼盖好后,“很多大人物都上门接受李培刚的按摩,每次都亲自来”。

《关于研究所的情况汇报》显示,1990年12月14日后,李培刚曾经因结核性胸膜炎病倒过一次,“1992年初,转到天津做了开胸手术”。唐山市按摩医院张姓副院长说,那次大病之后,李培刚就办理了长期病休手续。

据该汇报中李培刚自己的讲述,从1993年起的四年间,李开始频繁地“被邀请出国讲学”,最长的一次,时间长达16个月,到过的国家有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等。

在汇报的最后,李为未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表示歉意,并提出一系列的期望。几乎从李回国之后起草该汇报的1996年8月份起,李培刚开始频繁地在北京与唐山两地穿梭,并最终将其生活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北京。

进京:从小军医到大“神医”

李培刚来北京之后的经历显得有些“神秘”,其顺风顺水的程度更是一个“谜”,而外界对于其在北京的发展轨迹仍只能通过若干片断来一窥究竟。

新华社报道中称其为“中国男篮特聘医学教授”,尽管中国男篮否认了李培刚的“队医”的身份,但还是承认其为“队员按摩师”。

体操王子李宁因为腿麻,也找到李培刚看病,虽然最后还是通过手术解决了疼痛。

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曾经与其合作申报过“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名称为“骨伤科疾病新手法治疗技术”,虽然最后“未通过验收,终止推广”,但还是命名为“李培刚医学新疗法”。

李培刚2009年春晚大特写的镜头共有三次,在小品《吉祥三宝》中,镜头曾两次对准了观众李培刚,在小品《暖冬》里又出现一次。

除此之外,从李培刚初来北京开始,央视不同频道栏目《夕阳红》、《共同关注》、《人在奥运年》都曾专门报道过李培刚,而《面对面》则是最近的一次。

“我是人,不是神,不能包治百病。我所治好的截瘫均属于脊髓未完全性横断截瘫,是不完全性截瘫。”李培刚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此类截瘫均属于假性完全型截瘫,通过新疗法的治疗均可取得程度不同的治疗效果。这样使一大批原来不具备治疗条件的所谓的完全性截瘫的患者有了治疗的机会和功能恢复的可能。”

张明西同意老同事的这一论断,但对于“假性完全型截瘫”的概念不明所以,“这是他自己的概念,我们都没听说过”。他更愿意将这种情形称之为“脊髓震荡”或者“脊髓休克”。

去年,张明西就遇到了一位有截瘫表现的男青年,经过核磁的检查,脊髓没有横断的表现。张收治了他,并从最基本的康复手段做起,几个月后,男青年从医院走了出去。

唐山市第二医院康复科副主任罗开民也曾收治过三、四例脊髓没有横断的患者,并且成功康复出院,但对于“脊髓横断之后”的患者,他断言,依照目前的医疗水平,“不可能治愈”。

引起巨大争议的是李培刚的另一判断:“我在几十年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有80%的脊髓是没有完全横断的,假性完全截瘫。把这一部分病人视为不可逆不可治是最惭愧的一件事情。”

质疑者声称,少数截瘫患者因为一时的肌肉萎缩、痉挛等问题而失去活动功能是有可能的,经过治疗能有所恢复,但是80%的患者都能恢复,这不免有些无稽之谈了。

另一个质疑的是其现在的真实身份。

唐山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确认李培刚的人事档案仍保留在该局,但不肯证实《新世纪周刊》有关“李培刚还在每月领取工资”的提问。

根据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信息,李培刚执业地点仍在唐山市按摩医院,执业类别为中医。在河北省卫生厅网站上,同一证书编码141130203000071的查询结果前后几天却出现了某些变化:“李培刚”的名字被隐藏,而其他医师信息都是完整的,执业类别也由原来的中西医综合改为了中医。

此前,在《面对面》节目中,李培刚强调,自己是西医,以前是做手术的,一天中医也没学过。

25年前,两个同一年进入唐山市按摩医院的年轻人都在为各自的前途打拼,但性格迥异的他们,后来的际遇自然不同。十几年前,李培刚做出了一个今天看来颇为正确的决定:进京,舞台大了,可以做的事情也就多了,但由于其迥异于大众认知的言行,身后也引得争议无数。

用张明西的话来说,他现在是个“人物”了。

西医临床出身的张明西日子虽然过得悠闲,但有时也不免为自己主治医师的职称伤神,当年按摩医院的盲人按摩师们都是副主任医师了,而在行伍出身的李培刚个人介绍中,其职称也早已是主任医师。据按摩医院工作人员透露,李的主任医师身份是因其获得省长特别奖而破格晋升的。

25年,不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其间时光流转、际遇浮沉,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3:21:17 | 查看全部
央视节目中的李培刚

■苏枫(整理)

2009年6月,央视新闻频道,

《面对面——李培刚:突破与创新》

李培刚身份:李培刚医学新疗法创始人,李教授。

节目对其介绍:李培刚的理论突破了前人,发现“真正引起颈背腰腿疼的病因不是关节和骨骼,而是关节和骨骼周围的那些软组织异常病变。加上增生、肥厚、粘连、压迫,导致一系列症状”。他的足迹遍布欧洲十几个国家。“他采用边讲、边学、边现场治疗的方法,所有现场治疗的患者都会当场出现惊人的疗效。”“1997年,他谢绝了欧美发达国家给予的优厚条件,回到国内。”

李宁:“在疼痛和肌肉这块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缓解。”(在该期《面对面》播出前三天,6月10日上午,李宁坐着轮椅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施行了腰部微创手术。)

(另一位经李培刚治疗后效果神奇的患者是央视的音乐编辑张骁。)

2009年1月,央视春晚

晚会上,央视的电视画面给了李培刚三次特写。李和太太喜气洋洋。李培刚身着黄色高领毛衣和黑色皮夹克,李太太长发垂肩,穿着红毛衣微笑。夫妇俩面前是一盆盛开的水仙。

2008年12月,央视体育频道

《人在奥运年》

李培刚身份:中国男篮国家队队医

节目对其介绍:“李教授为中国男篮取得奥运会前八名的成绩做出了卓越贡献;姚明、李楠、王治郅等都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治疗。”

白喜林(领队):“李教授为我们的几位主力球员都做了非常精心的治疗,为我们日常的训练以及在比赛期间队员能有良好的健康的身体状态,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赛场上,并且取得好成绩,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楠:“那次(首次被李治疗)治疗完之后回去感觉人特别轻松,然后我就扣了两个篮,那时候是 01年吧,我记得特别清楚王菲(教练)还在,王菲就说哎呀今天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因为我在这之前一直都是,给人感觉一直都是一瘸一瘸的,我打全运会的时候戴两个护膝,一条腿上戴两个护膝。”

王治郅:“那时候我跟腱疼得比较厉害,是上上个赛季的时候,找李教授看了几次以后,觉得逐渐地好转,那个赛季能得冠军,我也很感谢李教授对我的帮助吧。”

(节目中有姚明的镜头,但姚明没有发言。)

2008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

《共同关注:牵手情缘》

李培刚身份:中国医师协会主任医师。

节目对其介绍:李培刚教授自创医学新疗法,专门针对骨折后、骨折手术后引起的延期愈合,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病理,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医学新体系,称为“李培刚医学新疗法”。李培刚无偿完成了安徽滁州先天性脊柱裂女孩秦玉香手术后的后期治疗,使女孩能够独立行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