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放假放得我腰酸背疼,白天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却睡不着。”眼看长假马上结束,又将进入紧张的工作中去,不少市民却出现嗜睡、全身疲惫、焦虑等症状,感觉过节过得比上班还累。专家称,这是典型的“长假综合征”表现,必须科学矫正,轻则影响工作和健康,重则因焦虑恐惧等产生心理疾病。(10月8日《重庆晚报》)
“长假综合症”的症状,相信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作为社会化的人,在心理上总有一种习惯适应性,忙碌起来的时候渴望休息;休息过度而身心则陷入慵懒状态,再重返紧张忙碌的工作时,就有些许的不适应。总之,这既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也是人的身心自我调整适应社会的正常状态。
因此,没有必要担忧所谓的“长假综合症”,更不必夸大其危害。否则,就是危言耸听,制造哗众取宠的噱头。现实是,紧张的、快节奏的工作状态才是导致人类各种身心疾病的根源,才是专家们疗治“亚健康”的关注方向。至于好不容易得来的法定长假,人们需要的是好好享受,仔细体味,纵然是闲得颠倒,出现了“长假综合症”的一些症状,也要相信人们都够自我调适。
能有“黄金周”长假,是国人的幸福。而幸福也是多维的,不仅仅包括物质丰裕,也是一种心境感受。而心境感受不仅包括积极向上,也包括慵懒甚至无聊。在我看来,难得偷闲的“长假综合症”的诸多症状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自然的民生图景。这哪里是什么“亚健康”的表现,而是自由闲适下的随性。不矫情地说,在紧张工作和长假休闲中,人人都会选择后者。相对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长假综合症”算得了什么?
我们已经少了一个“黄金周”,全年就剩下了国庆和春节这两个长假。全民或出外旅游,或陪伴家人,或集中购物,或个人充电,甚至吃喝玩乐,难得放纵一回,只要无伤大雅,都无可厚非。不要忘了,我们天生就缺乏狂欢的快乐基因,而一直为中庸、节制和内敛的传统所羁绊。在此语境下,享受长假的国民们闲到“长假综合症”,我看是正本清源的颠覆,至多算是矫枉过正。
犹记前些年某些专家声讨“黄金周”时,引述的理由往往是中国人不会休闲,长假休闲质量不像西方人那么高,更是剑指人们在节假日只知吃喝玩乐,甚至出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说白了,这不过是传统道德洁癖的回潮,还虚伪地以现代西方的休闲作为遮掩。事实上,西方休闲的精髓所在恰恰是自由随性,没有固定的休假模式桎梏和牵绊。何况,西方休闲的娱乐方式、旅游环境,也比中国的更为广泛和规范。由此可见,中国人休闲质量的不高,其实并非个人原因,而是社会发展和休闲环境的局限所致。将客观的欠账算到休闲民众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更有甚至,有些人还将旅游胜地的环境乱象,接待能力的孱弱,交通梗阻的压力和人满为患的风险都归咎于“黄金周”。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专家吵嚷着要废掉仅存的两个“黄金周”。
在此语境下,炮制所谓的“长假综合症”说不定就会成为某些精英人士反对“黄金周”存在的新理由。所以,如果说“长假综合症”的炒作仅仅是好事者制造的新闻噱头倒还罢了,这样的庸人自扰仅仅只是一条可笑的新闻。可是,如果这个“长假综合症”被无限放大,以讹传讹,就会从“伪命题”变成真困扰,引发新一轮“黄金周”存废弃保的社会争议。
可见,“黄金周”的坚守就是最大的攸关民生幸福的“主义”,必须以集体的呛声消解“长假综合症”的那些属于疥癣之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