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回复: 0

让市场“活”起来——济二矿内部市场化工作侧记

发表于 2015-12-7 12:56: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基础体系完善起来了,要素市场丰富起来了,市场中的人活起来了,职工干劲提起来了,这就是济二矿面对转型发展难关,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用“活”内部市场的真实写照。

打破“大锅”开“小灶”

为打破“吃大锅饭”的思想痼疾,济二矿通过不断完善定额、价格、计量、结算四大基础体系建设,引导职工在现有体系架构内,主动寻找利润突破点,不吃“大锅”开“小灶”。

这个矿把握好定额这一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源头,在优化流程和明确标准工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技术先进性和经济节约性,确定劳动定额、物料消耗定额、能耗定额、服务定额等各项定额标准,建立了全面覆盖、动态控制的定额管理体系。制定了二级市场定额4360项,三、四级定额13698项。内部结算价格是内部市场化运行的依据,是内部市场的经济杠杆。这个矿根据历史资料、生产现场实际,以劳动及各类消耗定额为基础,以成本项目为对象,采用“先进对标”、“零基预算”等科学计价方法,对各项经营成本指标以经营预算的形式逐级分解,建立了以工资单价、材料单价、设备租赁单价、电费及链式结算费用等为基本构成的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制定了二级市场价格2450项、综合单价746项,三、四级价格6649项、综合单价7284项。

为保证内部市场化建设有量可计,有据可依,这个矿上报了计量体系专项资金计划,制定了矿井远程计量监测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前期调研摸底对计量体系做了整体规划,建立远程计量监控中心,确定水、电、汽计量点221个,通过对水、电、汽量的自动监控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并与内部市场化系统对接,完成对水、电、汽费用的考核。这个矿还建立了内部市场直接结算、链式结算、绩效考核等多种结算方式的结算体系,规范了结算流程、结算规则和结算单据。制定了《济宁二号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设立市场化工资指导线,并每天形成市场化结算收入柱状对比图及累计收入折线图,指导区队每日班清班结收入,实现了17个区队市场化结算。

“家门口”的物资供应

随着内部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一种在济二矿已经十分普及的物资供应模式的优点愈加显现出来。

这种建立在原有精细化管理平台上的井上下一体化物联网管理系统,包含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仓储配送管理、现场管理和结算管理五大模块。颠覆了原有的人工记忆、手工录入、纸张为基础的物资管理,实现数据录入自动化,数据准确传输,时时在线查询,真正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便捷化和可视化。

在这一管理系统中,物资到货后由经营管理科统一领用,领用后首先进入入库区,工作人员对所入库材料进行检验无误后,在每个材料的明显部位贴上用于身份识别的条形码,上架后用数据采集器扫描入库材料,系统即可自动录入入库信息。区队需使用物资时,只需提交配送申请,标准超市工作人员根据配送申请的物资明细及配送地点要求,对物资进行扫码出库动作,打印《物资配送运单》,地面物资直接由经营管理科配送至车间、厂房,区队清点物资后利用手机在系统上进行确认收货。井下物资由经营管理科将物资及《物资配送运单》一同交运搬工区,由运搬工区统一装车,并在矿车中加装射频卡,利用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配送物资的实时定位和监控。物资配送至指定地点后,由使用单位现场清点数量,并通过手持终端即时进行收货操作。

实施这一物资管理模式以来,全矿共节约人工约80人,每月人工工资节约68.46万元,全年节约人工工资821.5万元。通过物流平台的创新管理模式,极大地压缩了原有运输环节和劳动用工,逐渐消除了区队材料库,解决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制约瓶颈,打造起一条完善的“家门口”的物资供应链。

让人在市场里“活”起来

“人”作为市场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能否充分发挥每一个人在市场运作中的资源优势,产生其独特的岗位利益,让人在市场里真正“活”起来,成为衡量一个市场运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为了激活“人”这一要素,这个矿召开了由全矿所有单位参加的岗位货币化推进会,对全矿各单位上报的货币化岗位逐一进行初步审查,确定了38个岗位,形成该矿岗位货币化岗位目录,并对外宾浴室、女澡堂、机关楼和综合楼保洁、北运煤公路卫生、选煤厂洗煤车间卫生等岗位开展了岗位货币化工作。

通过货币化竞聘,外宾浴室岗位由原来的6人减到4人,减员2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8万元;女澡堂由33人减到20人,减员13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52万元;机关楼和综合楼卫生工由18人减到10人,减员8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32万元;北运煤公路由10人减到5人,减员5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20万元;选煤厂洗煤车间卫生工由12人减到4人,减员8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44万元。通过岗位货币化,共减员36人,降低人工成本156万元。实现了减员提效,克服了岗位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566人次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流转,其中转岗培训再就业95人,解除劳动合同31人,保留社保关系34人,培训分流对外支援人员406人,共节约工资指标520万元,对外支援增加收入1460万元。(马凌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