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石壕煤矿 罗喜林
“捐赠的物品都要登记,并进行简单整理消毒,然后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困难员工家属领取物品每个季度不得超过三样。现在库存的物品太多了,一般都要随着季节更换,尽量把一些好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挑选……”12月1日,在石壕煤矿爱心互助站,工作人员陈明先一边忙着整理物品,一边向笔者介绍着爱心互助站的工作流程。
“爱心互助站”是由矿工会牵头,整合服务员工工作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力量,依靠爱心人士的爱心捐助,帮助解决员工家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而搭建起开放式的互助平台。“爱心救助站”除了继续保留原“爱心超市”功能外,还倡议全矿员工及家属捐赠旧衣服、旧家具、旧电器等闲置物品,符合要求的困难员工可根据需要到“爱心互助站”领取。
为什么“生意萧条”,没人来领?
“以前,多次遇到员工想捐衣物却找不到地方,于是我们商讨成立了爱心互助站。其目的就是让旧衣服、旧家具等闲置生活物品再次发挥作用,帮助矿区的贫困职工。”时任工会主席李波介绍成立“爱心互助站”的初衷。
2014年3月,石壕煤矿“爱心互助站”正式成立,位置就在井口和综合大楼附近,进出班的员工都可以看到。得知这个消息,前来捐物的人络绎不绝。建成三个月来,就收到物品300多件。捐赠衣物,既能节省困难职工的买衣钱,又能解决部分职工家里旧衣物堆积浪费的难题,本是两全其美的事,却遭遇无人领取的尴尬。
为什么没有人来领?为此,该矿工会成立调研小组,分析出病根所在:一方面有部分职工心存“人穷不能志短”的思想,不愿被人当成“弱势群体”,这种献爱心的方式让他们心里不好受、行动上不好接受;另一方面库存货物虽然多,但是根据男女、尺寸大小、季节以及个人爱好,真正适合困难个体的很少;再者,有许多困难群体对爱心互助站的具体作用不了解。
为什么“生意红火”, 门庭若市?
“我们只要坚持下去,并根据群众需要改变方式方法,一定能够取得效果。”“要真正发挥爱心互助站的作用,必须提高物品的范围和数量,让大家都知晓爱心互助站。”
一方面,该矿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通过休闲文化广场大电视和员工大会,并要求基层连队通过员工政治学习、班前会进行讲解,矿社区组织楼栋长召开座谈会,让员工明白爱心互助站的作用。根据员工的捐物要求,该矿还多次举行“爱心互助”集中捐物仪式,营造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该矿出台了《爱心互助站管理办法》,扩大了爱心互助的领取范围,除了过去的贫困职工可前来免费领取外,一般员工也可以用同等价值的闲置物品来互助站交换适合自己的闲置物品,并变过去的职工自己来领取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在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后,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库存物品,解除其担心“丢脸”的心理负担。
此外,该矿将“爱心互助站”进行了规范完善,在门口安设了大屏幕电视,滚动播放捐赠物品和需要受助的信息,以及受助情况,接受员工群众的监督和服务捐赠。困难员工家属可通过互助站电视显示或者实物参观确定自己所需的物品。
“我在爱心互助站领取了1双鞋子和1件大衣,都有9成新,如果自己去买这么好的,可能至少也要花500元以上。”领取物品的困难员工李攀文说。
据统计,爱心互助站建成以来共收到物品1100多件,已经有300多件件物品被领取走,初步构建了立体帮扶体系,让困难员工真正得到了实惠,奏响了矿区和谐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