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4|回复: 14

太公湖

发表于 2015-12-14 02:05: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和老赵一起去太公湖游玩,回来后一时技痒,制作一动态图
阿涛在太公湖.gif
晨曦下的太公湖.jpg
晨曦下的太公湖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4 15:03:29 | 查看全部
美丽的太公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4 15:04:48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问好海涛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04:40 | 查看全部
淄博临淄太公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临淄区境东部,依托临淄人民的母亲河-淄河而建,以太公湖及太公湖生态休闲公园为核心,内含牛山、马莲台、管仲纪念馆、中国古车博物馆、田齐王陵等著名齐文化旅游景点,位于国家4A级景区"中国古车馆-太公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核心部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05:23 | 查看全部
太公湖治理工程概况太公湖始于淄河临淄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自2001年10月1日开始动工,于2002年9月20日竣工,并从太河水库引水充库,9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名称,区委、区政府将淄河综合治理形成的人工湖命名为"太公湖"。太公湖上下游长2500米,宽300-500米,水面面积1500亩,蓄水能力150万方,工程总投资5800万元。太公湖按照其功能区划分为渗滤池、荷花池和主湖区三个部分。其充库后以临淄污水处理厂净化水作为主要补充水源,提高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太公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06:29 | 查看全部
景区水文化特色突出。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水面1.6平方公里,占景区面积的16%。工程景观资源丰富。2002年投资5400万元建成了水面面积1500亩的太公湖、1座橡胶坝和3座生态岛屿;2008年投资1.3亿元建成了5道溢流堰、2座桥梁、5座生态岛屿和900亩水面、4300亩生态湿地以及占地425亩的太公湖生态休闲公园。另外,景区内还有管仲纪念馆的仿齐国古代门楼、宫殿等建筑,古车博物馆的独特外形构造等,构成了完整丰富的工程景观系统。自然景色秀丽,主要有牛山、稷山、马莲台等风景区。齐文化特征显著,景区内有田齐王陵、管仲纪念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馆群。
景区交通条件便利,309国道、济青高速公路、临淄大道横跨景区,距火车站3公里,距济南机杨90公里,距青岛300公里。基础设施良好,自来水、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普及率达到了100%。服务设施齐全,现设有2处咨询点,30余名专职导游。区内有可供游客餐饮、住宿、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星级以上宾馆7家,旅宿床位10000 余张,餐馆达几千家。区内现有三级甲等医院3家,安全防护设施完备。景区内公厕布点合理,管理规范,干净卫生。景区容纳和接待能力强,2008年年度游客数量100余万人次。
生态保护:景区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景区水土保护状况良好,林草面积占宜林草面积的95%以上。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保持了自然生态的完整性。
生态环境
景区按照行业属性,实行归口管理,区旅游局实施行业监管。核心景区-太公湖由临淄区河道管理处负责管理。在资源管理方面,根据景区与地域特点,将景区划分为生态保护涵养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并实施针对性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成立综合性安全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景区的安全运行。同时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景区设施的维修和维护,做到了水利设施安全运行,游乐设施性能良好,各类安全标识标牌配置齐全、设置规范。
临淄太公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自建成后,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认可,成为鲁中不可多得的水利名胜、生态景区和文化圣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09:35 | 查看全部
河南南阳太公湖

河南南阳太公湖位于南阳市镇平县老庄镇东2公里陡坡水库,一说为姜太公祖籍。故因地而得名,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100亩。由河南新金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以"水域为主,沿湖岸发展"的开发原则,将景区建设、生态种植、休闲观光融为一体,向中部一流、省内独有、全国知名的4A级景区发展。项目规划分为7个功能区,即:门景娱乐服务区、水上观光娱乐区、岐山太公文化区、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民俗文化区、万亩石榴园等。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迎宾大道、太公雕像、太公广场、景区大门、湖边码头、太公祠及3000亩生态农业园等。 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08-2010年)为开发基础建设期;第二期(2011-2013年)为全面配套发展期;第三期(2014-2018年)为开发建设完善期。预计2010年可初步建成对游客开放,届时将为南阳周边提供一个高档的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场所。 具体优惠政策待景区建成开放后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11:31 | 查看全部
姜子牙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13:40 | 查看全部
人物简介

姜太公,即姜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并建立诸侯国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氏(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享齐国祀者必吕氏,故史记云: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故为吕氏,曰吕尚。姜子牙家道中落,
姜子牙
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注:传说姜尚本是处士,为逃避殷纣的暴政,隐海滨。又说他曾事纣,因纣无道而离去,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周文王。还有的说他曾屠牛于朝歌(殷都,今河南淇县),卖饮于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或说他年老穷困,隐于渭滨,以渔钓于周文王,文王载与俱归,立以为师。以上所说归周的途径虽不同,但归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则是肯定的。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之天下。遂将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监狱里。于是姜尚、散宜生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赎出了文王。文王归国,便与姜尚暗地里谋划如何倾覆商朝政权。为此,姜尚策划出许多兵家谋略,由于这个原因,后人言及兵家权谋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称鼻祖。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
一次,周武王问道:“我欲轻罚而重威,少行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能教化民众,何道可行?”姜尚答曰:“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武王言听计从,时时慎于行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愈益清明。而此时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叛殷附周者日多。周朝逐渐羽翼丰满,国势日隆。武王九年,为了探察诸侯是否会集而东讨商国。周军在姜尚的统帅下,浩浩荡荡开到孟津,周武王在这里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发表了声讨殷纣王的檄文。届时800诸侯会诸此地(当时的诸侯国都很小,商朝国土中竟达1800多个。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在兼并混战中形成的较大的诸侯国),显示了武王的声威。当时许多诸侯都说,“商纣可伐!”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统治虽已陷入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内部尚无明显的土崩瓦解之状,如果兴师伐纣,必然会遭到顽强抵抗。于是,决定班师而回。这次行动,实际是灭商前的一次预演,在诸侯国间产生了强烈影响,使更多诸侯听命于周武王。
武王十一年,殷商王朝统治集团核心发生内讧,良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投降周武王。武王问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宾殃。”武王闻言,决意举兵伐纣。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遂以姜尚为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猛士)3000名,甲士4.5万人,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进取商都(参见周灭商之战)。
但占卜结果却不吉利,部队行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旗折鼓毁,群公疑惧,有人甚至请求还师。只有姜尚坚持出兵,“今纣刳比干,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他说那些占卜用的龟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么吉凶。
姜尚亲自援袍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最终听从了姜尚
的意见,,统兵前进。二月甲子(二月五日),周武王率领大军会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部队战车四千乘陈师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与纣王的17万大军展开决战(参见牧野之战)。拂晓,进行庄严的誓师——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词历数纣王听信宠姬谗言,招诱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罪行,说明伐纣的目的乃代天行罚,宣布战法和纪律要求,激励战士勇猛果敢作战,武王使尚父亲统百名精锐勇土“致师”——发起挑战,接着指挥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乘势驰逐冲击。纣师虽众,皆无斗志,而且“前徒倒戈”——前面的士卒调转枪头指向商军,给武王开路。武王见此情景,指挥全军奋勇冲杀,结果,商纣王的十几万大军,当天就崩畔瓦解。三妖被姜尚及大周军士斩首示众。纣王见大势已去,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灭亡。
牧野之战所以能大获全胜,多赖姜尚英明的组织指挥。在作战时机的把握上,选择在纣王麻痹松懈、众叛亲离之时;在力量的组织上,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共同伐商;在作战指挥上,首先以兵车、猛士从正面展开突击,尔后以甲士展开猛烈冲杀,一举打乱了商军的阵势,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昌乐县营邱镇驻地)。姜尚东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对他说:“我听说过时机难得而易于失去,作为一个客人,安于路边旅店中的享乐,恐怕不象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样子。”太公听了,夜里穿起衣服马上前行,天亮时到达营丘,正好遇到莱国的人来与他争夺营丘。姜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是天下人来齐国的很多,齐国成为当时的富国之一。在周成王时,管叔、蔡叔作乱,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叛乱(参见周公东征),周王下令给姜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岭,北到无棣,无论是侯王还是伯男,若不服从,你都有权力征服他们。”从此,齐国成为大国,疆域日益广阔,使之成为后来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战乱最终被周公姬旦给平叛。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岁而卒,但葬地不详。为逃避战乱,祖孙后代改姓了丁(因北方的姜与南方的丁同音)位于湖南常德一带。相传兵书《六韬》为姜尚所作,后人考证系战国时人依托于他的作品。但从现存的内容看,基本上反映的是姜尚的军事实践活动和他的韬略思想。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指出:“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由此看来,姜尚实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1:30:05 | 查看全部
军事韬略

姜太公作为著名的军事家,署名他的军事著作,在《汉书·艺文志》道家类中著录有《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署名姜太公著述的《六韬》虽非太公自著,但也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姜尚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军师型的军事家,其军事韬略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用兵起了深远的影响。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姜子牙塑像(11张)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就确立了姜子牙是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发掘出的《六韬》残简,来校勘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说明了《六韬》一书,在汉武帝以前就流行开了,否定了《六韬》是古人伪托吕尚所着的怀疑,进一步证实了姜子牙在军事理论上的著述是真实的。他在军事理论方面,在政治、经济斗争的策略思想方面,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富的遗产,人们称他是兵家权谋思想的始祖。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