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2|回复: 2

跌宕运命与西潮彼岸的认同差异

发表于 2015-12-15 09:26: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table=698px][tr][td]

   最近读完了李欧梵的《西潮的彼岸》,据李欧梵先生自述,这本书和《浪漫之余》是他最早出版的杂文集。就此本书而言,从对徐志摩、卡夫卡、鲁聂达、昆德拉等人的寻幽觅胜的人文之旅,从中生发出的对欧陆风情与文思的发散,读罢之后,意犹未尽,令人慕其娴熟的文法和悠远的文学境界,思之惟恐易尽…… 
   
   “康桥踏寻徐志摩”这篇随感旅行札记,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从一个对浪漫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身上,我们跟随着他的足迹也宛如身临其境,探访了“三一学院”、“王家学院”、康桥等剑桥学府的“名胜”。从中亦可略略探得徐志摩的踪迹,读之文采斐然、熠熠生辉。“奥国的飘零”、“日本游记”、“美国的‘中国城’”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奥、日、美的风情和文化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中文语境下的“异乡人”在他乡异国的生存迷惑与激情抗争的一些吉光片羽,还有由于文化差异与隔阂带来的日中两国民间的偏见与误解,更兼谈及美国“唐人街”新老中国移民的美国文化的冲突与乡愁……篇幅有限,不复赘述。这部分杂文随感多是在细致的游记观感中得出的理性判断,加之具有强烈的文学意境,读之令人犹如亲临,给人以一种同游异域的真切感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布拉格一日——欧游心影”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显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苏东剧变前布拉格的一番景象,以及作者心目中的捷克欧游心路历程。在这里,作者从看到人骨雕塑的钟楼,联想到海明威的名作《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的书名,进而联想到塞弗尔特的几行诗句……从游行之中被人盯梢,甚至夜游都会当作“间谍”的不同寻常的体验,以及作者为避免带给捷克学者的麻烦甚至于拨通前挂断电话的心理活动,都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虚妄与荒谬。而从卡夫卡、塞尔弗特、聂鲁达、昆德拉等人故居或行踪之地的“落寞”,更深深从中感受到了李欧梵先生对人生胜地与文学前贤的景仰之情。 
   
   此外,还有对《老残游记》的文本分析,以及西潮的危机和认同困境,都有不俗的见解。特别是作者虽受西潮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对西潮的理性接收而并不一味崇洋的态度,以及对西潮的彼岸之认知,深切认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接纳,这都是我钦慕李欧梵先生见解的地方。 
   
   更令人感佩的是,李欧梵父亲李永刚先生珍藏的自述日记《虎口余生录》的出版感言,以及对这本日记中记叙的日寇侵华举家逃亡虎口余生的惨痛回忆,让人潸然泪下,掬一把同情之泪。而这本日记的可贵之处在于实录了当时的情境,而李永刚先生并没有刻意掩藏他的恐惧感和求生本能,这也是李永刚先生勇于自剖的理性。“我如今仍行在生死的边缘上,来追忆今天这场噩梦般的遭遇,手仍在颤,心仍在跳。”这般平实而质朴的语境,以及真情实感的真切流露,都令人动容!也为当年虎口余生的李永刚先生一家而感到庆幸,不然我们今天也看不到这本好书,运命之跌宕诡谲,那双看不见的命运之手,令人敬畏和喟叹…… 
   
   我也通过这本书,得出了我自己对于西潮的体悟,以飨诸君:西潮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和民主的孕育阵痛,在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浮躁功利之中,已经显出了隐隐的忧虑。而这种忧患,更是西方文明的“物极必反”之原理和工业文明带来的精神困境,人类文明之物质享受滥殇的反思。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对东方文明的融合与研究的努力,亦是很下苦功的。虽然文化上的认同感有异,但对于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二者并没有根本上的不同,只是人类文明需要整合融入多元化东西并存的文化体系之中,自由而无所拘束的发展。而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古典传统音乐,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之余,那种清泉流韵、寻幽觅胜的文化情境,自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这恰恰是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大陆同胞所缺少的精神底蕴。不过,藉由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这些都可以保存和共同相互影响,直至最终形成多元化文化自由影响的东西方文化体系,当然,这是一种良好的愿景和希冀,更期盼这一天,我辈有幸躬逢其盛! 
   
   书不尽意,言尽于此。有识者可以尽心阅读,必能从中觅得其中三味。文化的激荡,文学的韵致,有克制的文化批评与国家、族群偏见的分歧与消解,都可以从中有所感悟!惟愿东西方文明能够有一天融合,而东方文明也必能从中获益,西方文明也不至于陷入物质的渊薮……
[/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9 06:30:07 | 查看全部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05:02:54 | 查看全部
学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