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春节回乡下过,倒不是乡下年味格外的浓厚,而是黄氏祖先(南宋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今年在我的老家坐案,要唱大戏庆祝,因为这个,作为后人的理应回家敬仰先祖之恩,祈求能够得到先人神灵的庇护,落得个心安理得。
家乡人十分看重祖先坐案,十几年不回家的亲人,在这一天也会千里迢迢的赶回,虔诚的跪拜在他老人家案前,以示尊崇。这个时候也是家乡大团聚的热闹时刻,在村子祖堂的对面,立起了戏台,请上戏班子唱上几天几夜的大戏。我记得家乡唱过二次大戏,每隔16年先祖来家乡坐案,就唱一次大戏。九三年唱过一次,那时我才19岁(时间过的真快),当年家乡经济不好,唱戏开锣没有现在这样大放烟火,只是将黑火药填在一排钢管内,装上引信,嗤嗤点燃,轰响声不绝,燃烧后的烟灰将我们一群年轻人染得漆黑,这样,戏便开锣了。
今年之后,祖先来家乡坐案唱戏的间隔时间翻了一倍(32年),因黄氏后人发展太快,周围黄姓村庄也要争相供奉先祖。父辈们扳着指头计算着,摇着头说,看来这次是我们见到的最后一次大戏了(可不是,下次家乡唱戏,我也都快70了),言语间大家感慨万千。
家乡唱大戏是孩子的乐园,想当年在家做小孩的时候,听说外乡唱戏,一群好友三五成群的相邀前往,并不是唱戏的情结吸引我们,而是赶场做生意的甘蔗、油条、馄饨对于我们太有诱惑力。有时候,情窦初开的年青男女,在这戏台下面,眉目传情,有可能救互定终身了,哈哈,我记得我外婆家那年唱戏,隔壁的舅舅看中了某位年轻女子,直接找到女子家门,赶都赶不走,就这样真的把这女子赖回了家。
其实,家乡的大戏真正是老人们的精神乐园,乡下文化资源贫乏,老人们对戏曲的喜好程度,不亚于我们对网络的依赖。台上戏子演的悲悲戚戚,台下老者看得泪水涟涟,每当戏终人散之时,大老远来看戏的老人,凭着在台下买的几根油条,一瓶泉水就当着午餐,等上几个小时,继续守候着。
真正说起来,家乡的年味也是越来越淡,全村青壮年不是外出做生意就是打工挣钱,每年都见不了一次面,乡情也逐渐的冷淡下来,当年离家出去的人,如今回家满眼看到的是不认识的年轻人。儿时一起玩大的小三大哥说,回家时和母亲同车,喊了几句妈都没有回应,直到下车后母亲仔细打量才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小三大哥说起来眼泪在眼眶打转。要不是这祖先坐案唱大戏,同乡相见不相识的场面是多么的令人心酸和尴尬啊。
今年唱大戏,使乡村的年味浓了许多,作为见证者,记录了乡戏的一些片段,待来无事年翻开之时,有那么一些回忆细细品味,这是对乡情,人情和年情调最美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