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意识与成果一个都不能少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成果,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成果,证明离我们到达创新成果的方向还有一节路,在这一节路上,尤需对创新者进行鼓励和支持,宽容失败,才能让创新型人才更出彩。
俗话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屠呦呦倾其一生的精力研究青蒿素才摘得诺贝尔奖。大凡国内外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无不都是先有创新意识,而后有创新成果。如果我们只注重结果,不顾及过程,那么必然要挫伤大多数人的创新热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纵观我们身边不乏有目标有梦想的仁人志士,他们年纪轻、精力旺,又有学识,很想展示一番才华。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组织的培养、身边同事的关心、家人的支持,进而,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梦想创新的良好氛围。
记得十年前,笔者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年轻人,不论是在工余时间,还是在茶余饭后,他总爱琢磨事,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每次经他亲手改造的小工艺,还真给生产检修解决了大问题,他曾设计的小改小革成果,有的还申请到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正因为他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热情,市里有小学还经常聘请他给小学生们讲课。
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就是这样一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企业对其并不重视,更谈不上有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与奖励了。也许有企业领导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还有周围同事可能对他投去异样的眼光。
总之,爱琢磨事、想搞创新的人,把整个时间和精力用在创新上,对搞好人际关系就自然少了。如果我们对其漠不关心,甚至是热嘲冷讽,那么必然就导致他们在创新创效上嘎然而止。如今风华正茂,一腔热血想搞创新成果的年轻人,其敢闯敢干,搞创新的热情早已消逝殆尽了。
然而,让笔者感到遗憾的是,现在身边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并不太多,许多年轻人不要说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就是每天跟着师傅干事都成了拨火棍,你拨一下,他就动一下。长此以往,几年,或者是更长点时间,这些年轻人还不能在生产岗位上独当一面。
由此,笔者认为,当前企业应该重视员工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对孜孜以求,为创新做出努力和牺牲的人员既要在精神上鼓励,也要给予一定物质上的奖励。当然,对于取得创新成果的更要予以重奖,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创效中来,为振兴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献计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