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68|回复: 6

“闷葫芦”的“秘密”

发表于 2009-10-14 15:42: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滕福生
   
    1997年,王锋从南京运校毕业分配到徐州北站。当时,十几个知识分子围在一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唯小王像个闷葫芦一声不吭。因此,谁对他并没有太多的注意。10月12日,局报上刊登了一则《全局货运赛区决赛成绩揭晓·徐州北站王锋获货运检查员全能冠军》的消息。“是他吗?”13日一大早,我急匆匆地拿着报纸去和这位“闷葫芦”对号入座。不料,连王锋班组的许多职工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真是咱班组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闷葫芦王锋吗?”
   
    不错!就是他。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一直干货检工作的王锋,还就是这样一个“干得比说得好听”的人。33岁的他,平素里沉默寡言,像个闷葫芦,可小伙子心中有数。他干活总讲求个实际。不少货检员都说,检车检车,只要差不多不出事就可以了,何必要斤斤计较,又是抠规章,又是搬制度,累不累?可小王有他的作业原则。他闷闷地说,有规章就得按规章办。咱既然参与作业了,就要保证一路行车的安全,再说,咱检查车辆的安全期是列车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为止,而不是推出门不管换。和他一起工作多年、现已经成为小王班组长的曹宝华总结的精辟:“别看王锋闷不吭声,可干活有板有眼,高兴了,还爱较个真。”9月3日,他接北来的一列货车,车票上注明一辆铁锭车上有押运人,可人却不在车上,本来这事与他无关,谁知,他跑过来跑过去,谁也不知道他在跑什么,最后满头大汗地才把正在列检所旁打水的押运人找到。列检师傅说,一个大活人还能丢了?小王你真是多此一举。他嘿嘿一笑说,标准化作业就要达到规章中的“票、车、货三相符”。嘿!这闷葫芦,你说逗不逗?
   
    其实,王锋此次大赛夺冠,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同事石磊说:“王锋不喜欢偎群,却喜欢看书。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围在一起说笑调侃,他却一个人静坐在一旁看书。刚开始,我们以为他看的都是什么言情啦、武打一类的小说,谁知这小子却在看《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货物运输规则》等业务书籍。原来他在一点一滴的灌输知识,这小子肚里的墨水太多了。我敢打赌,只要他参加比武,准能得个第一。”和小王聊,他自己也说,他在家中也很少看电视剧或上网玩游戏,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去年,车站开展练功比武,一向不太喜欢张扬的王锋以几年的知识积累,来个厚积薄发,一举夺魁。今年4月份,上海铁路局第三届职业技能选拔赛开始后,王锋第一个报名参加,并以工种第一名的身份被选拔为徐州北站参加上海铁路局技能大赛选手。
     
    在比赛中,来自全局货运系统26家单位的138名高手各施绝技,“闷葫芦”王锋力挫群雄,凭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深厚的知识积累,经过理论和实作多个环节的综合比拼,最终夺得货运检查员比赛项目个人全能第一名的桂冠。当问起王锋有何“秘密武器”时,不想这个“闷葫芦”竟一语中的:我深信培根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看看!这是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15:45:48 | 查看全部
跟一帖,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15:52:09 | 查看全部
感觉内容不错,题目用对比把闷才体现出来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16:33:08 | 查看全部
这篇人物稿不错,值得我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4 17:23: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9 16:08:17 | 查看全部
真实形象好象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的人物呈现在大家面前.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22:27: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