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2|回复: 2

你读你的名著,我读我的八卦

发表于 2015-12-22 10:16: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托尔金的袍子》  【美】瑞克·杰寇斯基 著  王青松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6月  定价:29.00元

      从威廉·戈尔丁如何拉着作者去给自己存在银行里的《蝇王》手稿估价,到当年弗吉尼亚·伍尔夫埋头苦干,以一天排版一页书的速度,在自家印刷机上出版了T·S·艾略特的《诗集》,再到凯鲁亚克如何众叛亲离,一路辛酸地写着他的《在路上》……最近,一本名为《托尔金的袍子》的书话新书风靡书市,因作者里克·杰寇斯基把他亲身见证的那些大作家与珍本书的“八卦”故事娓娓道来,让书迷们大快朵颐,催热了一波“小众书话”的阅读潮流。

  《失落的书》、《非普通读者》、《永恒的图书馆》,甚至是用书故事来串连的推理小说《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置物柜》……这些与传统书话大相径庭的“小众书话”最近颇受读者欢迎。它们解释了许多正统文学史没能回答的问题,如《洛丽塔》首版签名本何以能卖26万美元?海明威未曾问世的作品长什么样?写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刘易斯·卡罗尔真的擅长数学吗?文学史不止一种写法,充满趣味与野史味道的“小众书话”实现了这种可能性。

  

  名人八卦的文学史

  “看多了华文世界的书话作品,总觉得缺少某些情趣。”在出版人吴兴文看来,中国的传统书话多为“贤者讳”,因此丧失了不少情趣。像孙殿起的《贩书偶记》,只有罗列他经手书籍的目录而已。就连民国初年梁启超资助王子霖三千元的藻玉堂,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和名人来往,如康生、郭沫若、胡绳等,并成为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的善本书顾问,王子霖身后出版的《王子霖版本学文集》三册,除了《古籍版本学》和《古籍善本经眼录》,此外就只有论文、日记和信札了,主要以学术价值为主。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托尔金的袍子》,终于让吴兴文得到满足。他介绍说,作者里克·杰寇斯基的经历十分传奇,他出生于美国,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博士毕业后在大学教授文学。二十多岁时,因为一套《查尔斯·狄更斯作品全集》,使他一头栽入了珍本收藏、买卖的世界,后来更索性辞去大学教职,全心投入珍本书市,专门收售二十世纪重要著作的首版及手稿。他在英国BBC广播电台的节目《珍本书,奇怪人》中述说自己在这一行所遇到的奇人轶事,深受听众喜爱,也促成了《托尔金的袍子》一书的出版。

  “《托尔金的袍子》之所以令人眼前一亮,不是因为里克·杰寇斯基是个珍本书的藏家和书商,而是因为他之前的多重身份,仿佛都是为了他那一年下定决心辞去大学教职,做个干干脆脆的生意人,一个全职的珍本书生意人,一个专攻二十世纪首版书与作家手稿买卖的生意人。”在书评人思郁看来,好的书话要求藏书家本身的素养和学识,对收藏图书的来龙去脉有专门的研究,更要求文字的语感和掌控能力,而《托尔金的袍子》简直就是一部集合了众多名人八卦的现代经典文学史。

  这部书追溯几部二十世纪名著的问世过程,其中不管哪一部,都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经营珍本买卖二十多年的杰寇斯基,以风趣平实的文笔,为人们揭开珍本书籍买卖的神秘面纱。透过作者经手这几部二十世纪名著——《洛丽塔》、《麦田里的守望者》、《蝇王》、《尤利西斯》等等的过程中,读者看到的不仅是这些作品当初问世的曲折经历、知名作家的小故事、收藏与转手的因缘巧合,也瞥见了精彩刺激的商场心机,以及仿佛亲身经历一场拍卖会的令人屏息的喊价过程。

  “不疯魔不成活”的书痴

  值得注意的是,《托尔金的袍子》最近已经催热了一波“小众书话”阅读潮流。像世纪文景的“文雅的疯狂”系列和三联的“新书话”系列都颇受欢迎,《二手书那些事儿》、《旧书与珍本》、《为了书籍的人》、《永恒的图书馆》、《疯雅书中事》等等,在最近出版界“关于书之书”的群落中都十分养眼。

  谈及这类“小众书话”的特殊性,书评人存磊对记者表示,书的收藏是一桩“不疯魔不成活”的事情。“书痴们斤斤计较于版本、品相、装订、书衣、插图、开本、毛边等,以及扉页上的签名、印章或藏书票,摩挲把玩不已。这在外人看来不免怪癖,因为无法理解这一本与那一本有何本质不同,何必要花大价钱搜罗。”但这些“小众书话”,告诉读者爱书的乐趣何在。如《二手书那些事儿》中,有位藏家只收集《塞尔邦自然史》(十八世纪的一本英国地理志),足有几百种不同的版本,里面有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插图;《为了书籍的人》里,更是有位美国的藏书家,一次性收藏一位小说家的1085册《大陆》,“如果一本书很好,那么有十本同样的书就是十倍好,这是合情合理的。”

  在电子书不断冲击传统纸质阅读的时代,凝聚爱书人全部寄托的“小众书话”更显得特立独行。像凤凰出版社的《失落的书》,钻研失落的书、未写出来的书、想象出来的书,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诸多文坛典故轶事。这位德国作家佩希曼编辑翻译过不少十九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对文坛上的趣事轶闻了如指掌。在他这本趣味横生的书中,读者才豁然发现,原来福楼拜、托马斯曼、海明威等人有那么多从未问世的作品,而拜伦、巴尔扎克、乔伊思、卡夫卡、普希金也拥有许多未曾写下的奇特故事。

  而三联书店刚出的贝小戎的《假装读过》则是一本更小众的趣味书话。贝小戎在后记里表示,“以后要少在趣味上下功夫,多在深度上下功夫。”贝小戎读书有种异于常人的“恶趣味”,他喜欢另类的、有趣的书,在《假装读过》里读者可以充分体会。例如他说,写《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的亚当斯密是个话痨;杰克·伦敦好吃半生不熟的鸭子;屠格涅夫大脑重70盎司,法郎士只有36盎司;《战争与和平》出版前,托翁的老婆抄了全部文本7遍;格雷厄姆·格林化名参加模仿自己的比赛得了第二,而写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刘易斯·卡罗尔擅长数学……读完这本书,豆瓣上已经有读者大呼过瘾,并宣称“你读你的名著,我读我的八卦”。


  阅读链接:

  从《查尔斯·狄更斯作品全集》开始

  ——《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序

  我是在一位朋友家里与它们邂逅的,而且堪称是一见钟情。那是1969年,我24,是一个在英国攻读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的美国留学生。那是一个激情四溢的时代,而我正处在接受能力旺盛,如饥似渴的年岁,经受着牛津校园生活与上世纪60年代末率性孟浪氛围的双重影响。但是在我人生发生转折的那一刻,并没有任何梦幻色彩;相反,那一刻真的非常平淡无奇。在朋友家的书架上,在杂乱无章、普普通通的教科书与破旧的平装版书籍旁边,我注意到,有一套二十卷、棕色布面精装的《查尔斯·狄更斯作品全集》。

  即便是我也能断定,那套书的装帧毫无可圈可点之处,做工简单,灰头土脸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它却给了我如此强烈的震动。我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但家中却从没有买过成套的书。我们不是那样的人家。图书馆才拥有成套的书,而不是在寻常百姓家。可是,在埃弗里路那套普普通通公寓的小起居室里,居然有一套狄更斯作品全集!真叫我欣喜不已,无比神往: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在我面前铺展开来。如果他能够拥有一套狄更斯全集,那我也一定可以。而且,为什么不还拥有一套特洛罗普全集?乔治·艾略特全集?斯威夫特全集?约翰逊全集?那样的话,我的书架看上去会多么的富丽堂皇,多么……高雅!我要创建一个图书馆,而不只是随机积累而成的、毫无吸引力可言的一大堆书籍。每当夜色降临,我坐在自己的图书室里,嘴里叼着烟斗,摇身一变,俨然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一位儒雅的绅士。

  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住处附近考利路上的那家书店,而且运气很好。他们不仅有一套二十卷本的《查尔斯·狄更斯作品全集》,而且还比那位朋友的更好:封面是讨人喜欢的橙色,配有烫金的纹饰,显得很大气。我花10英镑买下了它(朋友的那套书只有3英镑);我将它抱回家,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接下来几个星期里,我观望着它们,心里喜滋滋的。不过,在我记忆中,我似乎从没有打开过它们,更别说认真读一读了。

  然而,不幸的是,我算计错了。圣诞节就快到了,而我原本计划买一件时尚的、绣着各色花纹、浑身透射着牦牛气息的阿富汗毛皮大衣给女友作圣诞礼物。唯一的难处是,那件外套要30英镑(当时,我每星期的花销是30英镑,过得很舒坦)。可我已经把那钱都花来买《狄更斯全集》了。我只得把绅士风度抛到一边,抱着那套书来到布莱克威尔书店的古董部,想把书卖给他们。令我惊愕的是,他们愿意出20英镑的价钱买下它。仅仅几个星期,我就赚了书价一倍的钱。这给我莫大的启示。好啊,好啊,居然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倘若你有心栽花,岂不是更加大有可为?

  接下来一年里,我依样画葫芦,反复不断地尝试。我买下带金属刻板插图的、不为人知的维多利亚时期的书籍——“这些书无人问津的,先生。”买下许多的首版书,有查尔斯·列佛(Charles Lever,1806-1872)、拉德克利夫·霍尔(Radclyffe Hall,1880-1943)、约翰·麦斯菲尔德(John Masefield,1878-1967)等——“这些书很不流行呵,老兄。”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我果然有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统统都是我满怀希望买来的,却又统统令人绝望地收藏在家里。

  渐渐地,我吃一堑,长一智。在我走上沃威克大学英国文学教席之后,我继续买进卖出偶尔到手的书,贴补自己微薄的薪水。我成了一个“贩书党”——专事买进卖出书籍的人。这件事充满乐趣,逐渐成为一个能挣钱,却不费钱的业余嗜好,日益吸引着我,叫我欲罢不能。到1980年代中期,我每年贩书所得能达到几千英镑。虽然我不能完全依靠这项收入来养家糊口,但却成为我收入的有益补充。可是,我开始厌倦教书讲课的行当,而且大学生活的各种限制和约束也实在不合乎我的胃口。在我妻子和撒切尔夫人的共同鼓励下(前者给与精神鼓励,后者则给我一张两万七千英镑的支票作为启动资金),我辞去教职,决心做一个全职的珍本书生意人,专攻二十世纪首版书与作家手稿买卖。在我宣布自己(过早的)退休计划后,一位同事鬼鬼祟祟地溜进我的办公室,向我坦白说,他认为我的离职行动“非常大胆”。我告诉他说,每当我想到还要在大学里再混上25个年头,我就觉得他能坚持下去才真正属于英勇无畏。他听了怎么也笑不出来。

  毋庸置疑,这件事相当冒险——我们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要抚养——但我还是成功了。自己当老板,四处游走,买卖一些无从知晓的怪书,我这日子过得开心多了。第一年我就赚进了大学教职两倍的收入,还有多过以前100倍的乐趣。

  从一开始我就十分走运。大多数珍本书商都要求有大量的库存,因此手中多数的书都价格低廉,可我发现——这叫我十分惊讶——我擅长于经销价格昂贵的书。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总能看出,一本身价高达数百甚至上千英镑的书依然被价值低估。这全是一个寻找证明它有增值空间证据的问题。多年来,这个本领赐予我机遇,得以经手了一长串伟大的书。

  在生意中,我集中精力于购买一些我真正熟悉,并且我曾经讲授过的现代作家们的珍本著作,比如:亨利·詹姆斯、康拉德、T.S.艾略特、乔伊斯、劳伦斯、海明威、伍尔夫、贝克特等。差不多每一年,我都会出版一份待售图书目录,里面收录大约一百来件好东西,其中的大多数最后都会顺利售出,虽然比你预想的要慢不少。

  这是一个宜人的世界,里面充斥着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只因为都酷好藏书而走到一起。因为没有哪样东西能像书一样叫人放心、可靠。我指的并不是物质层面,而是从情感角度这么说的,尽管书籍多半要比人类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书籍是人类的良伴,它们能蓬荜生辉:它们是人生阅历的注解。它们能抚慰心灵,因为它们是如此的沉稳,从不改变,不像人那样变动不居。初读一本书,会叫人满足或失望,叫人惊喜或恼怒,叫人潸然泪下或放声大笑。但无论如何,书中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是无可改变的:小内尔总会逝去,詹姆斯·邦德会继续打败邪恶势力,温尼·普还会把小爪子伸向蜂蜜罐。

  随着你的长大,你阅读的乐趣会日益被重读的兴趣所代替。我们仿佛又变成了孩子,会因为熟悉的东西反复出现而欣喜。然而,依我这个一辈子与书打交道的人来看,最令我着迷的是,即便是最著名的书,如果稍有闪失,它也会面目全非。作者们会抑制不住地反复修改,永远也无法确定自己的那本书已经成型。编辑和出版商们,甚至是作家的朋友,常常能对最后的成品施加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出版一本书,通常是各方面心血的共同结果,只不过署名只有作者一个而已。每本书自有自己的身世故事,研究它们的前世今生通常给人以感慨和启迪。

  世界上的书籍出版总量令人咋舌——仅英国每年就出版11万种——而且其中的多数很快,而且是势所必然地被人遗忘。但是也有非常、非常少的文学作品会成为人们挚爱、颂赞的珍品,影响着其他作家,被大中小学选为教材,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因为许多这样的书最初出版时印数都很少,所以书籍收藏家们都会费尽心机地搜寻初版本,为品相一流的本子大打出手。一旦有绝世孤本出现,如果品相上佳,或者有作者的签名或批阅文字,那价格会立刻飙升。

  《托尔金的袍子》追踪了20部举足轻重的现代书籍的问世历程,它们每一本都受到收藏家们的追捧。于是,从这个角度看,一本书的历史就与一群珍本书商的从业经历交错结合成为了一体。因为我们每一位满怀喜悦与幸运经手过珍本书的人,都有自己的掌故要讲:一本珍本书来自何方,其中所包含的点滴故事,以及最后又去向哪里等等。当然,还有交易的价码——这通常也是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的。

  (瑞克·杰寇斯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9 06:32:22 | 查看全部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04:35:52 | 查看全部
学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