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在济二矿每周六的安全办公会上,总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该矿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创新思路,严明责任,高效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截至11月24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927天。这一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抓安全管理的汗水,倾注着各级管理人员的心血,他们用“三严三实”的作风铸造安全“盾牌”,为矿井度危求进、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用责任体系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虚假,安全管理责任责无旁贷。我们要着力在实上做文章,勇于担当,问题检查要实、隐患整改要实、应急处置要实,切实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全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该矿安监处处长郭恒庆在每月的安全工作会上总会如此严肃地说。
  据了解,该矿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强化“党政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守规尽责、严格考核,对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措施不落实、保障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诫勉约谈并限期整改;对工作组织不力、履职不到位和超出事故指标的,严格执行 “一票否决”制度,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矿矿长贾民作为全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带头落实安全责任,总是亲自主持召开安全办公会、安全生产协调会等各类专项安全会议,统筹安排生产中安全工作要求。参加组织的安全承诺宣誓签字、参加联系点等安全活动,每月至少3次深入包挂地点开展隐患排查,给各级领导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使安全管理层能够深入一线、深入班组,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掌控基层安全动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把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推进、同落实、同检查,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共担、目标共保、奖罚相连的大环境、大气候。
  用制度执行规范职工行为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构筑职责明确、规范优化的安全工作制度,就是要严格制度执行,规范职工的行为。
  该矿加强安全生产从监督、检查、通报、奖惩等全方位系统工程建设,对现有制度梳理排查,按照9个七条规定要求,认真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及现场监督检查。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制定下发《济宁二号煤矿质量标准化实施意见》和《地面标准化标准细则》,明确各科室、区队、班组及各岗位、工种的工作标准,把总的质量标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指标。加大质量标准化建设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各单位“433”结构工资挂钩,每月考核兑现。对落实不利的后进单位,果断采取停工停头、集中学习等措施,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制定隐患排查制度以及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突出加强薄弱人员、薄弱时间、薄弱地点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对排查整合的安全薄弱人员,到教培中心培训重新上岗。对个别单位、职工在现场安全工作中表现出的消极、懈怠、安全思想滑坡等倾向性问题,采取停工学习、挂红黄牌、诫勉谈话等措施。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该矿常态化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规程》、《安全法律法规》考试,提升全员安全技能水平。推行“三违”一票否决制,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推动矿井向“零隐患”转变。“井下三班倒,班班有领导,各项规章制度都有人监督考核,还有安监员、职能部门人员在井下现场把关,用制度规范每一名职工的行为。”该矿安监处负责人告诉笔者。
  用安全活动助力安全发展
  “我们是一直坚持一季度一活动,每次活动都制定方案的。”当笔者和安监处办公室小马聊起今年以来开展的安全活动时,小马边说边为笔者打开每个季度的主题活动方案。
  今年以来,该矿结合实际,开展“三严三反”,深入查找思想根源,剖析各级各岗位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三严三反”活动的开展,“违章就是事故之源,违章就是伤亡之源”的理念已根植于职工心,作业现场做到“可控、在控、能控”。开展安全大讨论,深化形势任务教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提升干部职工安全素质。进入二季度,该矿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提升活动,做到每月有主题教育,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办公会对事故再分析、再教育,消除麻痹思想、骄傲自满心理和疲劳厌战情绪。三季度,开展“抓质量、强基础、提素质、保安全”活动,谈到质量标准化工作,职工们深有感触:“巷道的文明生产搞得比地面车间还干净呢!干什么活必须按照标准,标准在哪里谁敢不执行”。
  进入四季度以来,该矿深入开展“讲述自己身边的安全故事”、安全警示教育、算好安全“五笔账”、深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等安全活动,加大决战年终形势任务教育力度,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各类“三违”和事故责任人员,对现场存在问题较多、隐患重复出现的单位,在矿安全办公会采取“违章曝光”、“说清楚”等措施,单位主要负责人做检查,以高压严管的态势,确保现场生产环境安全无隐患。当笔者说出没有几个矿能连续实现安全生产3900多天时,该矿调度员感叹不已:“是的,只有良好的安全环境,才会有这么长久的安全天数。”(吴长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