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豫光:依靠创新赢得“卓越供应商”
本报讯 进入12月份,天气骤然变冷,但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的员工心里却暖意融融,他们刚刚得知,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江森自控亚洲年度供应商大会上,公司以第一名的业绩分数在400多家亚洲企业中脱颖而出,再次夺得“卓越供应商”的奖牌,这让大伙儿倍受鼓舞,格外高兴。
毋庸置疑,中国驰名商标“YUGUANG”牌电解铅一直是豫光金铅的“王牌”产品。今天,处于铅锌领域领军地位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正在当前的市场低谷中静心酝酿,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目标迈进,期待开发生产出更多像豫光牌电解铅一样的“王牌”产品。
“一院八所” 创新发展的支撑点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创新列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技术创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并没有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依然快马加鞭,奋勇前行。
6月9日,豫光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成立铅合金研究所、锌合金研究所、冶化研究一所、冶化研究二所、新材料研究一所、新材料研究二所、机械研究所和信息化研究所等八个研究所。这八个研究所和设计院一起,被豫光人简称为“一院八所”。
在多次召开的“一院八所”专题会议上,集团公司决策层明确提出:企业必须从传统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尽快转型升级。成立“一院八所”就是要培养队伍,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公司要在财力、人力上向研究工作倾斜,要为研究所提供合适的场所、装备等条件,大力推动工作开展。各院所负责人一定要站在行业高度、市场高度、理论高度,注意引进、合作和拿来,还要接地气,把研究工作做好。
“一院八所”的成立,是豫光技术研发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里程碑,为豫光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成为豫光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豫光“一院八所”正紧紧围绕新冶炼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等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终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变。
创新创效 长远发展的着力点
创新是企业之魂,创效是发展之源。近年来,“创新”和“全员创效”几乎已经成为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管理层的口头语。生产厂区里,偌大的桥架喷绘上,“咱们工人有创新才能更有价值”、“一切以效益为中心”的标语迎面而来,创新创效的氛围油然而生。
行业的寒冬,挡不住豫光6000名员工创新创效的热情。今年以来,以基层员工为主体的全员创新创效体系,成为豫光最灵活、最高效、最可持续的新常态。
股份公司综合回收厂出台“产量挂钩单项奖”、“炉窑作业率提升单项奖”等多项激励制度,提高职工工作热情,锑白、精铋月产量分别较年初提高了8.2%和11%。
锌业公司锌业二厂平板阳极泥回收项目,不仅实现了阳极泥中锰、铅、锌、银的分类回收,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产出的铅银渣、硫酸锌、硫酸锰液体中,铅银富集提高5倍,锌锰回收率达到85%以上,年可创效达100万元。
曾带领浸出工段荣获了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全国职工创新工作室”,已从浸出工段长成长为副厂长的张继森说:“现在,我们工作的每个环节越来越离不开创新了。倘若几天想不出一个‘新点子’,我就感觉工作落后了。”
不创新就要落后,不创效就是退步,正是这种思想,引领着豫光员工在基层岗位上,勇于技改,推陈出新。今年上半年,豫光各基层单位共收集合理化建议近3000余条,实施创新项目234项,奖励达20多万元,参与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的职工达2600余人。
目前,活跃在基层一线的股份公司创新小组、锌业公司“科技沙龙”等活动,为全员创新创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今年以来,共开展课题百余个,吸纳了约180余名冶金、机电、化工等专业的青年大学生参加,不仅提高广大基层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更掀起了“时时创新、处处创新、人人创新”的竞赛热潮。
一个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检验着豫光今年全员创新创效的成果:股份公司铅总回收率提高0.06%,金总回收率提高0.05%,银总回收率提高0.26%。锌总回收率提高0.56%。铜、铟、镉等小金属回收指标分别同比提高1.98%、4% 、7.1%。湿法锌品位达99.9969%,创行业最好记录。
这些最基层的创新创效火花,为豫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有力保证,成为豫光转型升级、长远发展的最佳着力点,为豫光实现“主业做强、结构调优、质量提高、循环发展、产业多元”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着豫光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步伐,汇聚在有色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智能化、制造个性化的“中国智造”大军里,成为实现有色强国的不竭动力。
(李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