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茂高速粤境段像一条巨龙,跨江过河,穿过山岭隧道,穿过阡陌绿野,成为粤西连接珠三角连接全国的经济大动脉。 |
|
| 包茂高速粤境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建设,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施工,将路面碾压得漂亮结实。 |
|
时而穿越乡镇田野,时而翻山越岭钻隧道,时而在两山之间以优美的线型潇洒蜿蜒,目之所及,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徐徐展开。美景之中,包茂高速粤境段犹如一条巨龙,从崇山峻岭中出,游向滨海。 |
|
通车在即,这是笔者提前见到的包茂高速粤境段的“素颜照”,但一路舒心惬意的行车感受却时刻提醒行人:“素颜”难掩惊艳。 |
|
包茂高速粤境段是我省“十二五”时期“县县通高速公路”的重大项目之一,是我省实施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广东交通建设的重头戏之一。 |
|
包茂高速粤境段起点位于粤桂界陈金顶,顺接包茂高速桂境岑溪至水汶段,往南经茂名信宜市、高州市、高新区、电白区,止于电白区坡心镇,设大昌口枢纽互通连接已通车的G15沈海高速。项目全线位于广东省茂名市境内,路线全长122.3公里。包茂高速粤境段按双向4车道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粤桂省界站、朱砂、信宜北、信宜、信宜南、东岸、曹江、高州、泗水、分界、茂名东、茂名电白12个收费站。 |
|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包茂高速粤境段的建设,项目提早10年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等省领导高度重视包茂高速粤境段的建设,多次深入征地和施工现场考察、督战,指示要加快建设进程,确保早日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为粤西为广东为全国人民造福。 |
|
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的关心指导下,在省高速公路公司和茂名有关区市及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建设者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冒严寒顶酷暑,披星戴月,争分夺秒,昼夜奋战。经过两年的艰苦鏖战,项目的建设者以神奇的“包茂速度”,铺就了包茂高速粤境段全长122.3公里气势恢宏的“绿色巨龙”,铺就了一条茂名和粤西的发展通途。 |
|
信宜高州终通高速,助推茂名经济腾飞 |
|
包茂高速粤境段由南向北串联茂名,穿越19个镇,结束高州、信宜两市不通高速的历史,茂名从北到南仅需一个小时,比原来时长缩短了近一半。此外,也拉近了广东与广西及西南内陆的距离,通行时间缩短了1个半小时左右,使茂名成为我国大西北陆路运输重要的出海口。 |
|
高速公路的开通,带来的是巨大的发展机遇。茂名市正全面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推动振兴发展。电白区、高州市、信宜市、茂名高新区和市农业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局等相继推出了一批抢抓包茂高速粤境段开通机遇的新项目。 |
|
“以前收购的荔枝,需要走几十公里的国道才能上高速往外运,中途的颠簸以及堵塞常常会损坏荔枝的品质,销量受到影响,销售价格也低。”高州市根子镇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高州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达为深有感触,“包茂高速的分界出口才离我们一公里,运输效率会大大提高,从果树采摘下来的荔枝半天就能到达珠三角等市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果农收益自然水涨船高。” |
|
不仅是荔枝种植这种农贸行业受益了,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因包茂高速粤境段的开通得到了新的机遇。据了解,高州市正加快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的规划和征地工作,谋划发展“道口经济”,已首期控制用地6039亩,跟踪控制用地10651亩,拟用于发展餐饮、仓储、物流等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
|
“以包茂高速通车为契机,积极推进茂名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将广西桂林汇集的部分国际游客引入茂名,形成我市开拓国际游通道的一个捷径。”茂名市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中波充满信心地说。 |
|
不难看出,包茂高速粤境段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助推茂名经济提速的跑道,它有效改善沿线的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带动茂名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 |
|
坚持创新驱动,工程进度创造“广东速度” |
|
包茂高速粤境段是我省“十二五”时期“县县通高速公路”的重大项目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必须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项目于2013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工期仅有2年零3个月,是同期通车项目中工期最短的一个。 |
|
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总指挥,广东包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茂公司”)总经理潘放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项目立项之初,他和团队就一直在思考:120多公里的路如何来修,100多亿元的资金如何来运作,100多公里的里程,仅有不到两年半的工期,该如何管理?进度、质量、安全、造价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 |
|
“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创新驱动!”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
|
为此,包茂公司秉承“务实、简约、高效”的精神,以打造岭南特色的作品式山区高速公路为目标,从顶层设计入手,对征地拆迁、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进行了超前谋划,创造了“进度快、质量高、造价低、景观环境优美”的建设管理效益。 |
|
在征地拆迁工作上,包茂公司率先实行“大包干”模式,将征地、土地清表、防“三抢”及高压电力线拆迁等工作委托给地方政府。沿线各级政府对预算包干资金具有调剂、支配、使用的权力,又需承担相应的风险。 |
|
“茂名市各级区、镇、村都是征拆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单位负责人都是第一责任人,他们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更容易与当地群众沟通。”作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包茂公司党支部书记柳和气对“大包干”模式深有感触。 |
|
事实正是如此,在茂名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征地拆迁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创造了三个月完成先行用地报批,两个月完成整体用地报批,10天完成150亩先行用地征地,150天完成全线约15000亩征地、总量90%清表,6个月完成占总量90%的943户17.7万平方米房屋拆迁任务的惊人纪录。2013年8月9日,胡春华莅临包茂项目考察调研时,称赞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工程进度创下了“广东速度”。 |
|
开展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作为设计标准化的试点单位,包茂公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在大胆创新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设计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包茂公司采用LIDAR(激光雷达)新技术,制定勘察设计标准化实施细则,重点加强深路堑、陡坡路堤、高填方路堤、隧道等构造物的勘察工作,引入勘察监理单位,大大提升了勘察设计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将设计标准化成果与施工标准化深度融合,从源头上减少了耗工时、高成本的隧道、桥梁、高边坡等构造物,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技术变更,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
|
用电一直是制约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瓶颈,特别是信宜地区难以满足工程建设期间临时用电需求。如果按照以往的解决办法,由各施工单位自行搭接施工临时用电,既可能耽误工期,更会对地方电网造成过大的负荷。 |
|
考虑到这个实际,包茂公司打破常规、创新管理,率先将施工期临时用电与后期运营的永久性用电相结合,提前实施10kV外供电接入项目,一次性建成通电。既满足了施工期临时用电需求、大大节省建设资金,又争取到施工时间保障了施工进度。 |
|
征拆工作、外接电等模式的创新为项目争取了将近90天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包茂公司对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科学规划,将122.3公里的工程量和109.6亿元的投资任务分解到5次劳动竞赛中去,加强控制性工程和关键节点的管控,确保了工程进度高效推进。 |
|
更值得一提的是,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为包茂公司在2013年争取到了难得的旱季黄金季节。“这是一个关键的季节,趁着这个旱季把路基做出来,就可以利用接下来雨季的雨水冲刷,使路基自然沉降,更加稳固。”潘放解释说。“项目在2013年就创造了超年度计划36.36%的佳绩,创造了工程进度管理的‘包茂速度’,也为2015年底顺利建成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
|
精雕细琢,铸就精品工程 |
|
包茂高速粤境段,是茂名境内继沈海高速公路之后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将开启茂名市县县通高速公路的新时代。 |
|
就是这样一条万众瞩目的致富路,也注定建设者必须用铸造高质量的精品工程来回应茂名700多万群众的期待。 |
|
为此,包茂高速粤境段全线推行标准化管理和标杆管理,即“双标”管理。 |
|
标准化管理给不同的标段立下了相同的规矩,让每个标段清楚知道每个阶段应该怎么做。比如在临建设施建设中,各标段必须抓好项目驻地建设、三集中场地建设,充分发挥集中施工及集中管理的优势,做到混凝土集中拌和、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施工中,包茂公司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严格监管各个环节、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通过规模化生产及工序细节的严格控制来确保工程质量,杜绝了主要质量通病。 |
|
路面工程质量直接关乎将来车辆通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而包茂高速粤境段的高品质在路面工程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
|
标段一进场,包茂公司便为打造精品路面工程设置了一道道门槛,“石场审查制度”、“大型施工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及“三站标准化建设审批验收制度”,从材料到设备再到验收,每一道门槛都不马虎。 |
|
理顺了原材料的采购与供应流程,规范了采购、仓储、领料、运输装卸以及现场管理等各项工作,包茂项目真正实现了原材料择优采购、严格标准配比、强化试验检测,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通病和质量隐患。 |
|
在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施工工艺。为提高路面基层质量,采用振动成型法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施工;为控制结构层厚度、成型及养生效果,采用“立钢模”+“一布一膜养生”的施工模式;为提高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确保混合料施工均匀性及减少离析,使用半幅全断面摊铺施工;采用了视频监控及数据变异预警系统,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沥青拌和楼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及时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检查和调整,监控水稳基层、沥青面层及集料水洗区域生产全过程。 |
|
包茂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军介绍,茂名地区高温多雨的天气比较频繁,高温、雨水对高速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茂公司施工工艺的优化能够有效增加基层强度,提高耐久性,提高路面基层质量,应对高温多雨的气候。 |
|
天然去雕饰,打造生态文明绿廊 |
|
在满足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到底要把包茂高速粤境段打造成怎样一条路,也是项目建设者在建设初期一直思考的问题。 |
|
“岭南特色”无疑是最好的答案。项目穿过山高林茂的粤西大地,沿途既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信宜山区,有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高州市,也有滨海风情独特的电白区。最大限度地保存岭南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使高速公路拥有厚重而独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让行人在路上飞驰的惬意时光中充分享受迷人的岭南特色风光,成了项目建设者共同的心愿。 |
|
为此,早在线路设计勘探之初,包茂公司就重点考虑了线路对周边环境、生态、乡道、农田排灌的影响,对线路进行了严格比选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