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图文:更宽更畅更舒美






湖北日报讯 图为:十堰秦巴山环库生态路风景宜人。
图为:乡间小径让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图为:山路十八弯。
图为:俯瞰宜巴高速,翻山越岭,气势磅礴。
这五年,荆楚大地的青山间、绿水畔,见证了一场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公路建设攻坚战。
五年公路发展成就让人震撼!湖北建成高速公路2530多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6204公里,建成一级公路3167公里、建成二级公路780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2802公里,均比“十一五”翻了一番;
五年公路发展成就让人骄傲!湖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旧的投融资平台丧失,湖北公路建设投资仍比“十一五”翻番。全省上下各显神通,广聚财源,不负“惟楚有才”的美誉和交通人的担当。
五年公路发展成就让人自豪!千军万马,气势如虹,旌旗猎猎,机声隆隆,交通人战天斗地之豪情,足可惊天地泣鬼神。
迎难而进 咬定目标不动摇
按照湖北“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湖北高速公路需完成投资1850亿元,总里程要突破6000公里;普通公路建设需投入852亿元,一级公路突破5000公里,分别比“十一五”翻一番。
然而到了“十二五”,大环境变了,公路建设融资变难了。
有人认为规划也要适应变化的形势,适当降低规划目标理所当然。然而,省交通厅厅党组一致认为,完成规划目标的确不易,但规划是经省人大审议、省政府批准的,再难也要圆满完成目标。
资金短缺,就必须创新筹融资渠道,变交通部门一家建为社会合力共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都多次听取公路建设情况汇报,调研公路建设情况,解决制约工程建设进展难题,把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到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范畴。
省交通厅突出计划管理,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年、每一个县市、每一个项目。厅党组每月听取一次汇报,每季开展一次督办。在落实规划任务时,实施激励分配机制,鼓励干得快干得好的县市多上项目。各地交通公路部门积极主动地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站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将公路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协调解决公路建设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配套资金、配套相关政策,确保公路建设目标不动摇。
省交通厅加大目标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通报地方政府。为保目标,省交通厅连续五年开展“大战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二、三季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四季度开展“大战四季度,攻坚保目标”,召开普通公路建设现场会、视频会、推进会、协调会、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专项会议等。今年8月26日,省交通厅在黄冈召开普通公路建设推进会。一散会,有的交通、公路局长坐不住了,连声说:“对不起,我们进度滞后,连夜回去布置,大战四个月,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省公路局坚持每年编制全省一、二级公路建设项目清单,仅今年就成立9个督办工作组,每月深入各市州开展建设养护督办工作,并对11个市州的公路建设项目和22座危桥下达了督办通知书,已开展建设养护督办70多次。
统计数据显示,湖北五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73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1977亿元,建成高速公路2530公里,总里程达到6204公里,“七纵五横三环”高速路网基本建成;普通公路完成投资1755亿元,为“十二五”规划目标(852亿元)的2倍多,建成一级公路3167公里、二级公路780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2802公里。
到目前,全省一级公路达5248公里、二级公路达2155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2万公里,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各县市15分钟上高速公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实现了100%的县市通国道,99%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及以上公路,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98%的建制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和村村通客车,真正做到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
政府主导 探索筹资多元化
路要修,钱从哪里来?
湖北改革公路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高速公路建设以省政府投资建设为主改为以地方政府招商建设为主,并成立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湖北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的主力军。五年来,通过政府贷款和市场融资,已建成1919公里高速公路。
为了支持普通公路建设,省政府安排120亿元债券,并积极争取到交通部燃油费切块209亿元、补贴502亿元的支持,补助资金为历年最高,超过其他省份。建设中,省交通厅制定相应标准补助,不足部分则由地方政府配套。五年来,各地政府在加大配套力度的同时,各显神通,多元化筹资推进公路建设。
今年8月28日,湖北基础设施首个PPP项目——秭归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动工兴建,融资15亿元,开创了湖北省公路建设PPP模式筹融资的先河,这只是湖北多元化筹资的一种模式。
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省政府专题研究普通公路建设融资有关问题,明确燃油税增量资金的具体用途;出台了债券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发展的政策,2013年至2015年每年安排40亿元债券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建设;落实了高速公路通行费调标收入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将车购税资金、燃油税资金等补助资金通过专项补助、奖励、切块等形式分配给市县用于普通公路建设;对于相关规划项目,按照多建多补、少建少补等补助办法,根据补助资金额度和标准,分年分批安排;对先实施的项目,采取补助资金“先建先补”优先安排的方式,给予激励。
全省各地在加大财政资金对普通公路投入的基础上,通过组建交通投资公司、建立交通建设专项基金、财政全额配套、土地划拨、闲置土地抵押贷款和BT、PPP、社会捐赠、政府统筹、企业出力等模式,累计筹集资金近千亿元,有效化解了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
理念创新 一路畅通一路景
国庆期间,鄂西大山深处的建始县红(岩寺)景(阳河)旅游公路随着山势蜿蜒前行,平坦的黑色路面、醒目的标志标线、葱郁的路边绿化、就地取材的路缘石、鄂西风情的候车亭令人目不暇接,不时出现的停车区、服务区、观光平台,停了不少来自重庆、四川等地的自驾游车辆。重庆的赵先生边伸出大拇指边说:“恩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不仅道路修的好,而且在不少景色好的地方还专门修了停车区,方便我们观光拍照。”
在全省,像红景旅游公路一样的道路,还有已建成的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路、即将建成的十堰秦巴山环库生态路、咸宁幕阜山香泉特色路和恩施武陵山清江画廊路,既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路、风景路、旅游路,又成为荆楚大地的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
省交通厅下发了《湖北省“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创建方案》,组织开展G105、G209“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创建活动。黄冈、恩施、宜昌、十堰、神农架林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推进,注重发挥好政府和行业两个积极性,突出路域环境整治、服务社会功能提升、公路文化建设等重点,全面提高公路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设计到建设都将坚持生态环保和绿色施工理念,尽量减少拆迁,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最大可能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老路。顺应原有地势地貌进行规划,避免大填大挖,以保护原有的生态、植被;因地制宜,实施边坡防护、路边绿化等,配套绿化、美化、亮化和特色化等生态环保设施;对沿线的历史遗址,民族文化等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将这些元素与沿线的景观及标示标牌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路景交融的公路文化。公路建成后,游客驾乘时能够领略到道路沿线独特的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从而真正体验绿色休闲、绿色出行,也起到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作用。
如今服务区已不再是高速公路的“专利”了。在湖北省普通公路上,就地建设的服务区、停车区、观光平台等超过200处,在普通公路上可以享受到停车、加油、加水、维修、购物、如厕、休憩等优质高效安全的公路服务,满足了过往车辆的服务需求,还提升了行车舒适度。
这些都是全省公路部门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的建设原则,着力提升公路品质,提高安全运行保障水平,突出普通公路服务理念,打造了一批“功能完善、路景交融、宜驾宜旅”的高品质公路,让一路畅通的公路及人性化的配套设施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让“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成为现实。
加强管理应急反应保平安
6月1日深夜,发生在监利县长江水域的“东船翻沉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第一时间打通生命通道成为救援的关键。
紧急关头,湖北公路人不顾个人安危,从线路选择到冒雨步行踏勘,从清除表面杂物到组织石料物资,从第一时间让救援车辆通行到后期全天候精心养护,从水洼地、芦苇荡到血吸虫的重灾区,10小时内打通“生命通道”,已记入了“东船翻沉事件”的史册,也是对湖北公路职工应急反应能力的一次检验。
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相继制定了《湖北省国省干线公路大修(改善)工程技术指导意见》、《湖北省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对公路养护工程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从源头上提高干线公路寿命周期。
全面推行小修保养集约化,普遍实行“四新”技术运用化,在全国率先启动普通公路安保配套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全省共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危桥改造近千座,确保实施一段、安全一段,改造一座、放心一座,服务好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从2012年起启动了湖北省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建设,力争每个县市建成一个管理、养护、应急、生产“四位一体”的普通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全省建成一套层次明晰、规模适当、配置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普通公路综合养护应急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共计15个养护(应急)中心全面建成,40个养护(应急)中心初步建成。
梳理完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法律文书和公示公告等依法行政权力清单内容要求,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政风行风建设,通报查处10余名违法违纪人员,受理回复群众诉求100余件,有力维护了公路权益和行业形象。
与运管部门联合开展治超,由地方政府主导治超,建成106处超限检测站,全面完成交通执法形象“四个统一”建设,基层标准化路政大队和超限检测站达到30%以上,累计培训路政管理、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配备公路执法和应急指挥车辆、卸货机械180多台套,工作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外观形象面貌焕然一新,执法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全省重要路段、桥梁、隧道等地布设106个视频监测点、安装了摄像头500多个、安装了100多套自动交调设备,基本形成了以省局局域网为中心,以INTERNET为架构,由17个市州、107个超限检测站等组成的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和市州级公路管理机构,有效提升了科技管路水平和公路路政应急反应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修通一条公路就给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畅行荆楚大地,一条条平安畅通的普通公路不断延伸,既串起一座座新型城镇,又连接一个个旅游景点,既通到一处处果园、工业园、产业园,又抵达一家家厂矿企业、电商基地、码头港区。
据省旅游局统计,黄金周期间,通行普通公路的全省乡村游接待人数1370万人,占全省旅游总人数的近4成。恩施市枫香坡村、建始县黄鹤桥村等36个贫困村,依托公路发展旅游纷纷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一条条安全畅通的沥青水泥路纵横交错,连接着荆山楚水的城乡各地;一辆辆标识清楚的公交车、通村客车在城乡间自由穿梭,谱写着荆楚大地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和谐进行曲。
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