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日钟祥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中央十台“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一则知识篇,在钟祥郊外掘得一藩王的古墓,挖出许多价值连城的珠宝,旷世罕见,现陈列于钟祥博物馆,又引出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来,心内奇痒,撺掇老公于一风和日丽的休闲日带着孩子前往了。
问路问了无数,当我们看到天佑路的路牌时,齐声迭声大叫,“就这里了,就这里了。”
遂拐进去,正左右寻觅,见一铁红色围墙环护着一个大院,大院门口被一墙壁影遮住,隔着红墙往里望,能望见一巍巍的亭楼,一派疏秀古朴,与素日所见博物馆迥乎不同,心下疑惑,走上前问院门门廊里的看门人,话语刚说一半,抬眼望见门厅里的侧面上书着“钟祥博物馆”,忙忙地退出来邀上家人。
平生最喜导游,导游的朱唇里总吐出来与现实所见相联的真实的历史和缤纷的典故,随时都能让人的心绪悠忽穿越几百上千年的时空与古人相谈甚欢。跟着这位极端庄的导游小姐,迈过门廊,踏上通往博物鼓大厅的甬道,站在甬道上放眼望去,两旁皆是一间间小厢房,右侧厢房前吊挂着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钟,左侧厢房与一高挺而立的亭楼夹着一面中间粗两头细的大鼓,年代久远,已显得霉霉烂烂,浑身发灰,倒像一座久弃不用的搅拌机。两侧厢房正中央就是我们将要参观的博物馆大厅,仅此而已,这一切布局简单而旷大。原来,这里是嘉靖皇帝回乡时建的一所道观,可见嘉靖帝对道教的虔诚。
进入大厅,大厅不算宏伟,陈列倒是井然。大门上的文字说明,钟祥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郊郢、郢中,后至明末时,因了“风水宝地、祥瑞所钟”,遂易名钟祥。怪道看文言文时,经常看到“郢”字,每每忘记,这下可难忘了,原是钟祥。钟祥出了个嘉靖皇帝,蟠龙菜也跟着名扬四海,我家父母年年过春节都要费上好大气力做上一条条蟠龙菜,鲜美之至,小时不知它的来历,大了才慢慢知晓。钟祥的兰台是原楚国国君与群臣设计国事之处,也是楚王与文人兴会抒怀之地。隔着玻璃橱窗看那古化石,春秋战国时期的鼎、剑、戈、人面戟……,价值虽不菲,因见得多皆不稀罕,最吸引我的还是出生在钟祥的大文豪宋玉,现在钟祥城内还有宋玉故宅的水井,称“宋玉井”。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九辨》、《风赋》等一些名篇流传百代,宋玉的文学造诣历来“屈宋”并称,其中《风赋》、《答楚王问》作于兰台之宫,古兰台,楚文化繁盛发祥之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著名典故也流芳百世。阳春白雪原为古曲,后经琴师制曲,由莫愁女入歌传唱。说起莫愁女,不由感慨万千,一代艺术大师,不甘受皇权驱使,投湖自杀,莫愁湖见证了这一既佩且感的故事。
在大厅的侧中间,用玻璃橱窗罩着明朝时期钟祥的地理全貌,整个钟祥城用蜿蜒起伏的高大城墙环护,四角四个大门,城里有兴王府凤霞宫、宋玉井、各处民宅及大街,只可惜现在这些古城墙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了,喜看古书的人们从“进城”、“出城”的字样里去体会那时的生活方式了。
及至看完整个博物馆也没看到电视上那个梁庄王的随葬珍品,遂上前询问,原来只因这道观不是新式建筑,保安系统不完善,早就送往省博物馆了,也罢,宋玉的文才、莫愁女的刚烈已深深让我折服,梁庄王的那些个奇珍异宝是身外之物,不看也可。只是等到下午三点,嘉靖皇帝出生的府邸仍不开门,只能隔着朱红大门的门缝里瞧上两眼,没有想象中的深宅大院、宽阔石矶、树木葱茏,只看到一扇写满了字的石牌,挡住了我所有的好奇。此府的大门不甚阔气,倒像寻常百姓家的小门扉,两三个人就把门站满了,府右边的钟祥二中倒是气魄,门后侧一点就是二层楼的民居了,细想,一个堂堂兴王府怎如此小家子气,想必是文革时节破四旧破毁了不少罢,只能胡乱猜测,不能入内确实,甚是遗憾。
古人留下的遗迹,唤回了多少记忆,对一些事物有着孩童般的兴致,生活如此多情而有意味,吾家有幸,谢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