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1

“智本”变“资本” 浙江拍卖小槌助力创新创业

发表于 2015-12-29 16:50: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朱涵


  “1560万三次!成交!”随着公证人一槌定音,一项医用康复机器人技术经过激烈举牌竞争,从1000万元起拍,以1560万元的高价被一家宁波企业揽入怀中。


  这是日前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科技成果拍卖会上的一幕。竞拍成功一槌定音的企业代表意气风发地上台签署合约。“价格比预期要高,说明很多企业都看好一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康复机器人成果拥有方代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部高级助理彭林对竞拍结果感到十分满意。她说,现场竞价越激烈,越证明科研成果是企业急需。


  浙江凯耀照明有限公司在拍卖会上以超过3000万元的总价一举拿下了两个LED照明成果。该公司董事长助理金志根说,直接购买专利,再由技术团队辅助企业改造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最快的速度转型升级。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师王志东说,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创新的重要源头,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成果,但很多科技成果不接“地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很多研发人员通过成果拍卖“试水”发现,自己“无心插柳”的创造其实蕴含了经济机遇。


  2012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阳的微观摄影作品成为浙江科技成果拍卖的“第一拍”,他的20张照片以112万元被浙江义乌的一家文创公司拍得。之后,赵阳根据企业的需求用照片设计图案,逐步应用在箱包、沙发、窗帘等产品上,打造出该公司最为畅销的系列之一。“真是没有想到,只是凭借兴趣拍的几张照片可以创造出这样的价值。”回忆拍卖当时的情景,赵阳十分感慨。


  为帮助更多的科研成果找到识货的买家,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发掘致富的“金矿”,浙江省科技厅从2012年开始组织科技成果拍卖会,为产学研搭建起有效高效的对接平台。首场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以来,大量活生生的例子让浙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看到,从产业需求出发的项目和技术能在广阔的市场上体现巨大的经济价值。


  这样的拍卖,四年间举行了七场,在拍卖小槌的一起一落中,超过700项科技成果成功转移至企业。四年中,浙江科技成果拍卖规模迅速扩大,企业的参与热情逐渐升温,科技成果拍卖会场场爆满,竞争激烈。


  “以前,很多高校里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对经济和市场了解得不多,对我们而言,科技成果拍卖是我们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最好的平台和机会。”更多的科研人员通过几次拍卖会的观摩,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反而为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更好地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


  截至2015年底,成功拍出的700多项成果中,已有204项成果实现产业化,新增销售88.16亿元、利税5.67亿元。浙江的科技成果竞拍活动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成果种类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科技成果拍卖活动。


  “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通过拍卖平台互相了解,后续进行更为深入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互动才成为可能。”彭林说,成果拍卖不仅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已经逐渐成为校企之间新合作、新创意萌发的起点。


  小小一把拍卖槌,正在拉开浙江创新创业的大幕。
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5:02:30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楼主辛苦!祝猴年大吉,阖家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