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核心是要牵住基层带头人这个牛鼻子。抓基层、强基础,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保障,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上班不见影,下班难找人”,基层带头人心思不在村居,这在基层并不鲜见。为此,许多地区探索了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科级工资待遇、纳入专项事业编制管理,特别优秀的还纳入乡镇后备干部人选,努力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但是,限于职数和编制的限制,能够享受这些待遇的村社区书记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村社区书记年收入均低于全社会平均收入,基层干部忙于自家事务,工作不安心、进取心不强的实际问题难以根治。作为党在基层工作的领头人,党组织书记必须起到表率引领作用,调动起所有党员、特别是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如何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变得劲头十足,组织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组织部门要牵头开展村社区干部薪酬体系改革,探索建立起村社区干部目标任务考核机制,明确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考核工资等薪酬组成部分,将工作实绩与绩效报酬紧密挂钩。薪酬改革不能失之于宽、浮在面上,要明确日常坐班、群众评价等“硬杠杠”。采取以季度述职、群众评议和组织考评等办法,公示测评结果、工作实绩、审计结果,推动基本报酬合理正常增长,让基层带头人兼顾好“大家”“小家”,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热情。(张青松)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