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视个体,关心孩子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人本温度
作者:曾繁华
“只有保护好每一个网民的安全,才能让网络安全落地生根,用坚实的一砖一瓦,构筑起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固长城。”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一如既往地快人快语。
在网民个人安全,与国家网络安全这个“一”与“多”的命题中,鲁炜将个体摆在了“前提”的重要位置上。而选择在“六一”儿童节启动仪式,除了可以更好地“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更为此次网络安全周增添了一抹柔性与人本关怀的暖色——试问天下父母谁不盼着孩子们在干净的互联网相伴下健康成长呢。于是,在国家治理行动的宏大叙事中,就这样贯伏了一条人本与温情的情感线索,与另一条“理智、责任、守法”的主线交相辉映,温润始终。这既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风格的“承上”,也无疑为各级网络安全工作的宣传、开展提供了一个足以“启下”的参照。新一代领导集体接棒以来,执政党服务人民大众的胸襟没有变,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个体”,越来越注重发挥每个中国人的潜能。早在习近平主席论述“中国梦”的时候,便明确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梦想照耀之下,一向持重的中央媒体在解读文章中措辞不乏激越:“中国梦必须切切实实落实到个人,必须以个人梦为基础,这样的中国梦对人民才有吸引力。如果中国梦与个人梦没有太大的关系,那样的梦哪怕最壮丽也没有什么意义。”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李克强总理同样强调要“发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把‘人’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
从鲁炜的讲话中,一样能够感受到国家网络信息工作中更多的人情味儿。且不说本届“从娃娃抓起”的呼吁极易引起众多家长的共鸣,就是“看得见陷阱、挡得了暗箭、补得上漏洞”这种提醒的句式,笔者脑洞大开之下,也不免想起“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的网络俏皮话。个体与国家治理行动的心理距离也通过这种语境被缩短了。事实上,“快人快语、以情喻理”是鲁炜的一贯风格,去年10月,鲁炜回答外媒记者提问时,便以“朋友到我家作客”做比,贴切而柔和地阐述了立场。
重视群体,关心个体;倡德普法,情理兼备;同心同德,形成合力。“网络安全事关人人,维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阐释与表述,既道出了网民与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又彰显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权力机构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联合各级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体平等参与、互动。
在“网战”走入现实、“网络恐怖主义”滋生蔓延、中国成为境外黑客持续攻击目标的今天,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注定是一场没有选择余地的全民保卫战——每个网民都是负有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曾经,一位使用互联网并不多的家长对笔者诉说自己的担忧——当他打开某个网页,却发现连带弹出一个或几个裸露诱人的视频广告时,他担心自己每天与网络为伴的孩子难免会受到影响。“给他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我做得到。”他说,“但现在的孩子,网络伴着他们成长,给他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我做不到!”如今,随着官方“从娃娃抓起”的明确表态,“护苗”、“净网”行动的实施开展,举报渠道的畅通,全社会的参与,上下联动的治理、引导,从政策到实施,绩效可观,真情可感。相信诸多抱有同样担忧的家长们也有了安心的理由,以及从自己做起,踊跃投身到“护苗”、“净网”中去的动力。(光明网记者 曾繁华)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