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一年来,从事煤矿宣传工作的我,采访过很多职工和家属,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人的面孔已经渐渐模糊,但有一个人的形象却愈发清晰,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名叫唐式勇,是孔庄煤矿掘进九队的材料员。
“看了《中国煤炭报》前不久连载的节约能手刘金玉的故事,我很受启发,比起人家来我觉得我还不够‘抠门’……”在采访中,这句话被唐式勇来来回回说了好几遍。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
“你看这一屋子的材料,我每天都要捋一遍。”唐式勇把我领到队里的仓库。当我刚踏进去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小型超市,所有的工具、设备、零件都分门别类的摆在货物架上,每种零部件的下面都标注着用途和数量。他一边习惯性地整理着货物架上的东西一边说,“只有对材料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既保证生产需要,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离家很远的唐式勇,每天都要一次不落地参加早、中、夜三个班的班前会。中午在食堂吃过饭后就一头钻进仓库,不是整理材料就是进行小改小革。下午下班回家之后陪孩子写完作业,他又骑着摩托车赶到矿上开夜班班前会,等发好料再回家时都11点多了,第二天他又一大早赶到矿上参加早会。
采访中,我问他,一天几趟的折腾你这是图啥?他给我讲起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个工人来领综掘机上用的截齿,我说“别在这糊弄我,咱队现在干得是炮掘。”那工人就灰溜溜地走了。“所以不参加早、中、夜三个班的班前会,就不知道近期工作安排,对材料管理怎能做到心中有数呢?”
唐式勇不仅把仓库收拾的像家一样,他对待公家的工具和材料比对待自家的东西还要“抠门”。每次发料,他不光让职工签字,还会再后面备注上大概能用多久,防止没用完又来领,还有钻头、钻杆这些不是损耗型的材料,领用时都要以旧换新。一个工人借用扳手,被其它事耽误了一会儿,等他忙完回来再用板手时,已被唐式勇收走。别人借用后不及时收回,他就心里不踏实,他管的工具和材料极少在外过夜,更别说有丢失的了。仓库还有个小箱子,那是唐式勇自己动手用来收集零碎材料的,里面铁丝、螺钉、小零件等应有尽有,大家用时很方便,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降本增效一味地‘节衣缩食’肯定不行。”唐式勇就琢磨着在设备的创新上再下下功夫,通过小改小造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井下回收上的旧材料,如旧锚杆、旧轨道,他一个个检查,把误差大的挑出来,剩下的就可以重复使用了。后来,发现在因损坏或报废而拆下来的零件中,仍有部分组件可以在修复以后加以利用,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学手艺”,技艺娴熟以后,便自己动手修复好了很多从废品堆里捡回来的零部件。以往这些不起眼的零部件每个月都要花费好几百元,现如今只要几十块钱就能满足生产需要了。
以往综掘机随着巷道延伸会拖着电缆前移,既不美观又造成电缆磨损,如看护不当还可能发生挤电缆事故。针对这一情况,他设计了一个电缆吊挂装置,巧妙地利用工字钢和导向轮,使得挂在钢丝绳上的电缆随综掘机前进或后退而自动伸缩。这个小装置加工方便、易于安装,彻底解决了电缆架到综掘机段电缆长期拖地的问题,电缆一米700多块,一年下来至少得节省200多米,这样算下来,一年光从这上面就得节约10万多块。“其实对于煤矿生产而言,缩短生产检修时间和消除安全隐患才是更大的效益。”他说。
“他就是我们的师傅,他降本增效的好点子可多了,很多都在我们材料员中普及了。”在采访当中,隔壁掘进队的材料员姜高武拿着设备加工图,来向唐式勇请教。
唐式勇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材料员,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响亮地回答了“企业遇困难,我们怎么办?”他为什么让我难忘,是因为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精气神,在煤市“寒冬”中不曾灰心丧气,而是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尽自己所能和“寒冬”抗争。
中煤大屯公司 孔庄煤矿 宗慧芹 221611 0516-89036945 15952229235 zhqxc@fox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