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消息来源:人民网
当北京进入初冬,南半球的悉尼正是夏日来临。
人民日报社代表团一行6人飞行11个小时,飞过太平洋,越过南回归线,沐浴着北方照射过来的阳光,降落在悉尼国际机场。
走出机场,抬眼望去,道路两旁的名贵树种——蓝花楹,盛开着一团团蓝紫色的花,晨风过处,落英缤纷,把悉尼这颗南太平洋上的明珠,衬托得清丽而静谧。我们的澳新之行,就从这里开启。
一周时间里,我们走访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新西兰的奥克兰等地。无论是到研究机构访问、与主流媒体交流,还是到知名企业采访、去当地农场参观,我们都能感受到从中国吹来的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都能触摸到中澳、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有力脉动。
(一)
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蓬勃发展的经济、富于活力的人民和多元共生的文化。作为同处亚太地区的国家,澳大利亚越来越注重澳中关系研究,利用智库分析借鉴中国发展经验。
当我们来到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时,院长鲍勃·卡尔正候在门口,对我们一行的访问表示真诚欢迎。68岁的卡尔,曾任澳大利亚外交部长,还曾是澳新南威尔士州任职时间最长的州长,年轻时做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有同行自远方来,我很高兴。”
澳中关系研究院是采用大数据研究澳中关系的。卡尔介绍,他们近期发布了《澳中关系评估报告》,“从国家利益来看,我们应采取务实的对华政策。”我们对他的观点表示同意:“处理两国关系,务实非常重要。中国改革开放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务实。”
从中国进口服装、玩具、日用品,向中国出口羊毛、乳制品、氧化铝,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每进口100吨铁矿石,就有一半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每收入100澳元,就有1/3来自中国。谈及2015年6月17日签署的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双方都认为这是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双方主流媒体都有责任为之鼓与呼。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向卡尔介绍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引起对方浓厚兴趣。卡尔告诉我们,他们正筹备一个项目,准备组织澳大利亚资深记者到中国考察。
(二)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在全球媒体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生存、怎样发展?谁都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参观、学习、交流、借鉴,是此次出访澳新的主要目的。
结束了澳中关系研究院的座谈,匆匆吃过自助餐,下午1点便赶往位于悉尼市中心的《澳大利亚人报》。该报是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创刊于1964年,隶属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一番寒暄后,直奔主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读报了,全球传统报业都面临如何向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澳大利亚人报》执行总编辑克莱夫·马西森开门见山。他们转型的重要标志,是从2010年推出数字付费墙,目前收入70%来自报纸,30%来自数字媒体。
如何留住数字付费墙的用户?他们采取“接触”战略,让用户在登录网站阅读时,花更多时间“粘”在付费板块。比如最近推出的“澳大利亚人报+”活动,组织读者和记者面对面、组织旅行、为数字订阅用户打折,让用户有置身俱乐部的感觉。
接下来访问的《悉尼先驱晨报》,同样把目光转向如何开创一个数字化未来。这张报纸在澳大利亚出版时间最长,已有184年历史。我们在澳中研究院听说,它很快要停止印刷、转入数字化出版了。
“这是假新闻!我们对取消纸媒还没有时间表。”接待我们的《悉尼先驱晨报》执行总编辑斯图尔特·华盛顿笑道,“不过,多数用户的确更愿意使用数字方式阅读新闻,所以我们2006年就建成全国第一个手机移动网站。”2015年他们又推出苹果手表的应用程序,把新闻推送到手表上,吸引了不少用户。
负责社交媒体板块的丘吉尔,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图表:有多少用户来自推特链接、多少来自脸谱链接、多少来自网络搜索链接……一目了然。如此细致的大数据分析,使他们做到新闻的精准推送。
华盛顿告诉我们,目前他们投入到网络的力量超过了报纸,他们的记者首先是数字化记者,先在网络上发表新闻,再将有价值的文章登在报纸上。
在南太平洋另一块陆地上,费尔法克斯新西兰公司的社区报群,也采取类似做法。该社区报群与《悉尼先驱晨报》同属于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传媒集团。社区报群总编辑杰里米·里斯介绍说,以前他们做全国新闻,现在准备从社区做起,体现差异,突出特色。最近他们购买了一家叫做“邻居”的网络媒体公司,专门报道社区新闻。
没有谁能阻止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切都在悄然变化中。但困扰他们的是,带宽太小,网速太慢。澳大利亚是这样,新西兰也一样。因为地广人稀,用户分散,投资回报率太低,没有公司愿意投资基站和铺设光纤。
人口多、用户多,在网络时代成为优势。在与媒体交谈中,每当我们介绍到人民日报社旗下有29个社属报刊、44个网站、110多个微博账号、140多个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用户已接近1亿时,对方的表情总是高度相似:惊叹、羡慕!
(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澳远隔重洋,分属东西方文化,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存在差异并不奇怪。只有多交流,才能增进理解。
中国主流媒体有多大的自由度?这是西方媒体感兴趣的问题,《澳大利亚人报》也不例外。李宝善以澳大利亚海关安检严格,是因为历史上闹过兔灾而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为例,阐述了自由有边界,中国不可能照搬西方体制,“物种如此,制度也一样。”“你说得很有道理。”马西森和他的同事颔首赞同。
传统媒体在和商业网站竞争中,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报纸同样面临商业网站用改写等方式无偿使用自己的新闻内容的问题。“商业网站免费转载传统媒体内容的时代,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传统媒体应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所走访的报社,看法是一致的。
访问《澳大利亚人报》时,马西森充满自信地说:“通过各种努力,我相信报纸会继续出版下去。”一句话,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穿行在这两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欣赏着澳新的蓝天白云,梳理着异国同行的经验,大家都有一种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
我们还采访了新西兰最负盛名的爱歌顿牧场和恒天然乳业公司,深深感受到他们为子孙后代守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对大自然不过度索取的生活态度。
做事务实,精益求精,又勇于变革;崇尚简单,敬畏自然,把“绿色”作为战略资源……要学的东西很多,我们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