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强
  近日,记者来到成都市双流城北上街一侧的施工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整个施工现场已经打围,一些工程机械设备已经进场。据了解,这就是即将启动建设的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新址的施工现场,也是双流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创新之举。
  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位于双流新城主城区,按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进行设计。
  为了降低政府负债率,减轻财政压力,该项目土建、安装、装修及总平工程部分,由双流县人民政府授权确定的项目实施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社会资本合作方的方式授予特许经营,并签订《特许经营协议》,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采取“PPP”模式进行。
  据有关单位负责人介绍,结合该项目为公益性医院异地迁建这一特点,本着“物有所值、互惠共赢”的原则,经综合分析评估,本项目拟采用“建设-移交-运营”(以下简称“BTO”)模式进行建设。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公司按约定将项目移交给政府指定机构。
  记者从双流县发改局获悉,为深入推进双流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双流目前已出台《双流县规范有序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该模式将本着转变职能、互惠共赢、风险共担、诚信合作、量力而行、依法依规的原则推行,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可减轻公共财政偿债压力,盘活存量资产。
  加快发展自贸经济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双流全面深化改革,出台探索发展自贸经济、创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专项改革方案,双流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6.3亿美元,综合保税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外向型产业园区”。
  记者日前从县商务局获悉,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主动融入省市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总体部署,双流立足双流实际,制订了《双流县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的实施方案》,力争将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打造成为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综合管理创新的全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引领示范区。《方案》以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明确了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创新商事登记制度、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拓展境外融资渠道、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17方面55条改革任务,并逐项提出相应“路线图”和“时间表”。目前,实施方案中已有52条改革措施全面完成,有3条改革措施正在积极争取落实。
  据介绍,2015年双流开展“一报一审”模式改革,为企业节约成本30%;实施“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报关单量减少约85%,通关时间从4—5小时缩短至20—40分钟;全面实行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制度”,将半年以上周期锐减为40天(含补税时间20天);实施“集中检验、分批核销”制度,有效节约了出区检验时间降低企业库存压力;完成了“三个一”通过机制,通关时间由原来半天缩短到半小时。
  同时,进境个人物品监管辅助系统2.0版运行顺利,个人进境物品申报单日均处理能力由1200余票提高到1万余票。以四川国际飞机发动机维修、科瑞特航空部附件维修项目为代表的航空保税维修产业加速集聚,以进口珠宝展示销售等为代表的保税贸易项目正积极跟进。另外,双流还着力推进金融创新突破,成立了全省首个县域外汇管理局,探索开展外汇登记、备案等金融类国际业务,初步构建了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金融服务机制;引进西南首家航空融资租赁公司,积极探索开展飞机租赁、大型设备租赁等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