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于无声处听惊雷
如果他就站在你面前,与你侃侃而谈;如果他和你并肩走在大街上;如果有人喊他一声“梁国华!”,你充其量只会对他说一声:“喂,老梁,有人叫你呢。”但是,你绝对不会对身边的这位面似学究的老工人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可是,如果有人提起《雍正王朝》,唱起里面的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时,你就会大赞特赞其歌词写得如此之好,曲调如此之动听,然而,更让你想不到的是:你面前的梁国华就是那个曾经荣获全国17届电视剧“金鹰奖”最佳歌曲奖、大名鼎鼎的《雍正王朝》的词作者,原供职于徐州铁路分局工文化宫宣传部门的梁国华。
梁国华,一介布衣,以刻苦自学而一举成名。他的创作之路,坎坷而又曲折,平凡而又神奇。他从小就酷爱诗歌,16岁时便踏上了“上山下乡”之路。生活的艰辛,精神生活的匮乏并没有让他颓废和沉沦,“少年壮志不言愁”是他难移的秉性。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克服种种难以相象的困难,如饥似渴地搜寻来各种各样的书籍。在那些“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的日子里,他哪里还顾及劳累,每晚趴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或记札记、或记一些农村趣闻轶事。其间,为了抄写《文心雕龙》、《唐宋诗举要》和《宋词十八家》等书时,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现在他那副架在鼻梁上的厚若瓶底似的眼镜,就是他那个艰苦年代张灯苦读的缩影,直至今日这些早已发黄的手抄本,他还如家珍般留在身边。梁国华说:“8 年的农村生活对他来说是异常宝贵的时光,影响了他的一生并且成为他的世界观的基础。”
在农村的几年中,梁国华学到了使他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知识,尤其是对于农民们对他们脚下这块土地的不离不弃,时代厮守的忠贞感情,梁国华感到一种心底的震撼。同时,他对于农村生活中令人欢欣的日子,比如:万物复苏时人欢马叫的春耕,农民面对风调雨顺的满足,看到万顷良田金黄的麦穗随风涌动而充满喜悦的秋收,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村爱情故事和热闹非凡而又富于乡风民俗的庙会、讨价还价声一阵高似一阵的集市等等,都在梁国华的脑海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象,这一切,时时在激发起他创作的灵感。如在《走不出这片土地》这首歌词中(铁源曲,获全军一等奖,获浙江省电台一等奖,全国农民之歌三等奖,文化部“群星杯”二等奖)写道:曾想走出这片土地/ 是那弯弯的乡路栓住了你/ 是那火辣辣的唢呐/ 是那清亮亮的柳笛/ 是那渗着槐香的故事/ 是那洒满月光的小溪/ 牵着你拉着你/ 疼着你亲着你/ 使你再也不能离去/ 再也走不出这片土地。作品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那段岁月无限怀恋的悠悠乡情。后来梁国华不断创作了许多农村题材的歌词,使得他在创作的道路上与时俱进,思想境界不断升华,如《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弯弯歌》、《山恋》以及《剪窗花》、《我的大运河》、《山月儿》等等百听不厌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歌儿,都是梁国华根据自身生活体验而写,有些素材就直接来源于他插队时做的札记。
1972年,梁国华回城进了徐州机务段。他先后干过装卸工、刨床工、清灰工和扳道员。在这些最繁重最繁忙而且又最担责任的工作缝隙中,他并未因为工作沉重而改变所喜爱的文艺创作。为了加强文化学习,他几乎成了“书痴”,书店成了他的“家”。几年中,他先后搬了八次家,结果是家具越搬越破,书籍越搬越多,以致于家有藏书四、五千册,而一件象样的家具也没有。
1985年,梁国华在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课程的基础上,报考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年后取得了哲学、写作、文学概论等六门专业课的单科毕业证,知识,丰富了他的头脑,丰富了他的创作生活,使他重新审视人生,对人生有了新的感受。他在《人生无悔》(徐沛东曲,刘欢演唱,电视剧《风雨丽人》主题歌92’全国十大金曲)这首歌词中写道:绿叶无悔扑向那大地/ 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 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 因为它有一段生命的美丽/ 人生无悔在泥泞中跋涉/ 无悔终生都在苦苦寻觅/ 人生无悔虽然一无所有/ 无悔只有一个长长的希冀/ 嗷,苦也无悔,累也无悔/ 只有无悔的人才会爱得更加彻底。
无悔,一个多么好说而又不好做的人生选择。可是,梁国华做到了,并以无悔的人生实践了他的诺言。勤奋,是他成功的秘诀。对一个几近达到“痴迷”程度的创作者来说,业余时间,就是他的天地,业余时间,是他成功的希望所在。烟瘾不小的他曾经给自己立过规矩,就是口袋里不装烟可以,忘记装钱也无所谓,但不可以没有手记本。他也给妻子下过命令:床头柜上什么都可以不放,但手记本万万不能不搁,因为这样可以随时随地记下涌出心灵的词句。梁国华的勤奋加之他在创作上不断开拓视野,中国的词作者队伍中迅速崛起一颗闪亮的新星。一些著名的曲作家、词作家与他的交往也越来越深。1995年底,在“95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中他与徐沛东合作的《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弯弯路》同获金奖和银奖,这是在整个音乐界很少见的。其中《十八弯水路到我家》一歌被五、六家音像出版社发行盒带和VCD,受到音乐界前辈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97年以后,梁国华在为电视剧写主题歌方面有较大的突破,陆续为电视剧《法网无情》、《大清特使》、《童年岁月》以及音乐专题片写了主题歌。
1997年,梁国华受徐沛东之托,为电视剧《雍正王朝》撰写主题歌。为了真实的再现历史,他通过对剧本、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清代通史》、《东华录》、《雍正传》等约500万字资料的精读, 重新认识了曾经落了个“身后骂名滚滚来”的雍正,一个感叹“天下最苦事莫过于做皇帝”的人物典型形象基本形成。尤其是小说中人物个性鲜明,刻划栩栩如生,节奏紧凑,高潮迭起,令人惊叹。后来,梁国华与总制片人刘文武、作曲家徐沛东长谈几次,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在创作主题歌的总体上要坚持三原则:尊重历史、再现历史、还原历史。
在创作中,梁国华着重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人物的命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高度概括和个性挖掘相揉合,有“人间万苦人最苦”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和抒发,也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宣扬,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使歌词有了厚度和力度;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注重字、句、段之间的情感递进,做到精练凝重与抒情流畅并重;在形象塑造上力求穿透表象去抓住本质,浓缩并提高一首歌词所能具有的内容含量,较好地达到了与形式的统一。当时,写歌词的还有我国资深词作者乔羽、阎肃、张黎等,由于该片属民营制片商经营,不仅要求高,而且十分挑剔,据说有18首歌词参与评选。最后总导演在反复斟酌,导演组反复评定下给制片人拍板,选中梁国华歌词原型。后来,他经与徐沛东、刘文武几次探讨,数易其稿,又在作曲过程中几次改动,方算定了稿。
梁国华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他对事业的执着和不悔的追求,尽管他现在头上的光环一圈又一圈,身上所兼任的名头越来越大,什么“徐州市音协主席、江苏省音协会员、中国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国际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等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一颗不为名誉所累的心。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很耐人寻味,“人活在世上总得有个生活目标,有追求有奔头有轴心,这样生活才充实,认定的目标要坚持走下去,只要做出了努力,不论成败与否都是一种幸福。”是的,正是他这种笑对人生的豁达和大度,使他在创作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路子越走越宽,思路越发敏捷,以至于在全国大赛中频频折桂。从86年至今,梁国华已在全国省以上大赛中获奖歌曲达
80余首,其中荣获国家级金、银奖10次之多,实现了他“苦也无悔,累也无悔/ 只有无悔的人生才能爱得更加彻底”的坦诚之心和坚定信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