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细观当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变得更加多元化。在同一企业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模式早已被打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的思想将就业多元化的时代大门打开。转行、跳槽、人才流动已成为当今职场的就业新常态,存在即是合理的,这种就业现象原本无可厚非。
        曾经有调查显示:22766人接受跳槽意向调查,其中17%有过一次跳槽体验,正在酝酿跳槽的人高达80%,仅有16%的人明确表示不准备跳槽。该结果引起各大企业反思,如何吸引、留住并培育出高忠诚度的企业人才,是企业必须打好的一把牌。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同学柯宏所在的国企冶钢在最近6年里,先后分来7名大学生。他们年富力强、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具有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如果假以时日耐心培养,他们必将成为企业建设的生力军和领头羊。但遗憾的是,在6年时间里,7名大学生5人离开冶钢。他们离开冶钢的原因各不相同,或嫌冶钢太闭塞、工作环境差;或觉得收入太低,和自己的同学相去甚远;或觉得钢铁行业是夕阳产业,前途暗淡。同学柯宏是一名冶钢电铲班组长,跟电铲打了近20年交道,带过不少徒弟。在他的苦心钻研下,研发的电铲先进操作法不仅使他所在的电铲大班班组职工的整体操作水平得到普遍提高,还为企业每年多创造出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当一些私企慕名而来,高薪聘请柯宏时,他都婉言谢绝了。然而,那些从他身边离开冶钢的徒弟在外发展都挺不错,年薪最低的都有十几万,远远超过了他的收入。柯宏说,如果他们留在冶钢,未必能体现出现在的人生价值。
        事实上,冶钢虽然正面临钢铁冰冻期,但为了挽留这些具有高学历的人才,企业仍然为他们做了大量工作:舒适便捷的现代化大学生公寓、比普通员工高得多的保底工资、丰富的培训通道、快捷的晋升平台,这些让普通员工羡慕不已的福利待遇,在大学生眼里怎么就不值一提呢?柯宏问一个曾经师从于他的徒弟离开的原因,徒弟思索良久方说:不是冶钢的错,是外面的诱惑太多。
        如果说大学生们的离开只是损失了将来企业发展的储备人才,那么现在岗位上已经成熟起来的那些懂业务、有技术的行业专家、技术带头人的离开,势必会带走大量的行业机密,甚至专利技术,作用于竞争对手身上,使原来的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不过,从个人角度来说,员工的人生处境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是在同一企业从一而终,还是另谋高就,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纵然选择离开培养过自己的企业也无可厚非。虽说“是金子总能发光的。”但人生不可能像金子那样,可以一直等到“发光”的那一天,能够在有限的时光中走上一个让自己“发光”的平台,这也是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笔者认为,企业没必要纠结于人才的流失,“浮萍”、“落叶”流走的同时,也留下了好的位置给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有志之士、同道之人。企业应做的是,完备自身企业文化体系,并将之转化为企业中所有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才成长阶梯”,只有不断从自身找到不足并加以完善,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
        虽说就业是双向选择,但企业员工也要有一定的道德底线,常理说:做事先做人,一个有才无德之人,能够风光一时,未必能风光长久。你所跳槽的高位能带给你一时的愉悦感,未必能给永久的安全感。作为企业员工,要沉得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有机会了不要得意忘形,没有机会或者错过了一个机会也不要患得患失,最后的赢家往往是那些在努力中慢慢走过来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