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论坛网友们就国企人才流失现象进行热议,出现了企业不重视、职工过于看重薪酬等不同声音。
      不同的声音反映着人们对此事件的不同见解,有的为国企长久发展而担忧,有的则是为了个人的人生发展目标而赞同。笔者认为,人才跳槽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王建党与王力生的人生选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去更大的舞台施展才能、发挥才智,不仅对个人的前途发展息息相关,还可以带动人们思维进步,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经济及生产力的发展。
      一要正确对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当今风起潮涌的快速发展时代,放眼世界,行走于高端,才是英雄本色。只要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去大胆尝试。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王建党甚为熟悉,源于两次对他的采访任务。一次是在2009年,他在“兖矿杯”第三届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7名、被授予“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后,领导安排我去采访他,写一篇关于他的人物通讯。那时,身材矮小的王建党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就是技术很专业。说起瓦斯检查、防灭火专业知识头头是道,话不绝耳。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方面甚是担忧,并表示要把自己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工友,带好身边的职工,最大的心愿就是多带徒弟,带好徒弟。那是很为他以矿为家的思想情操所感动。第二次是在2012年底的时候,当时,他在大屯公司第七届职工技能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最大“赢家”,一举囊括瓦斯检查、矿井通风两项工种第一名,矿及公司表彰他的奖励就多两万多元,在公司和矿上引起不小的轰动。采访时,他曾说有一家企业曾经私下许诺给他年薪20万的高薪聘请他,被他一口拒绝。他说,外面虽然钱多了点,但是还在守着自己的企业干着舒心。然而,时隔短短三年时间,他的突然离职对我来说是件突然的事,但细想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现实观念尤为凸显。当经济收入难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时,穷则思变,人人皆无法避免。随着煤企寒冬愈来愈冷,职工收入大幅度下降,各种福利逐渐减少,对王建党来说跳槽无疑是件好事,也是不得之而为之。
      二要理性思考。人才的流失,我认为与企业不重视人才虽有关联,但责任不大,更与对企业感恩无关。当一个人付出的努力与收入、与个人成长难成正比时,谋出路、攀高枝、选良木,事成必然。不可否认,王建党、王力生的成长过程与企业的良好人才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他们的离开不能完全否定企业的功劳,更不能与他们忘恩联系一起。相对而言,在国企背靠大树好乘凉,对他们今后乃至终身都会更大的优势,但是他们能够跳到私企,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最起码的是思想上进步,敢于走出去就值得点赞。在我们身边也不难发现,有些人有着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才能,但畏首畏尾,安常守故,不敢于创新,最终是一事无成,耀眼的光芒转眼即逝。所以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理性看待。
    三要完善机制。国企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多,对国企造成的损失原来越大。面对人才从国企到私企的“逆流”现象,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更深层次的更多问题,国企应该在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人才选拔任用上需要进一步强化、优化。国企、私企性质不同,也决定着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国企的高层和管理人员有种“旱涝保收”的错位思想,小富即安,企业不景气对自己不伤筋动骨,异地换职视为正常;而在私企,经营的好坏与自家性命攸关,所以他们真正付出的是心血,是一心为了发展的殚精竭虑。在人才流失方面,国企要打破任人唯亲的关系纽带,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闭合管理体系。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做到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引得来人才。没有人才的支撑,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变成空架子,成为发展路上的垫脚石。(魏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