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滴道矿区,大部分井口已经关停,如今的生活区如农村一样凋敝。无界新闻记者张庆宁摄 |
|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鸡西矿务局被划归地方领导,经济运行上完全推向市场,国家对鸡西矿务局完全“断奶、断粮”。 |
|
当年,鸡西矿务局的煤炭产量只有520万吨,亏损却高达10.1亿元。次年,鸡西矿务局发生了震惊全国的“4·15”事件,滴道煤矿部分在岗职工、家属和退休人员,以要求补发在岗职工工资(累计欠发18个月)为由,从4月15日上午7时到24日连续堵占滴道火车站、201国道和南北两条铁路交叉处,造成铁路、公路中断9天。 |
|
此事被鸡西矿务局志评价为“不仅在政治上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给地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
|
不只是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等矿务局在1999年均坠入冰窟。 |
|
彼时,四大矿务局煤炭年销售收入仅40亿元,煤炭应收账款51亿元,亏损8亿元,共欠电费、运费、税金、职工工资等账款74亿元。 |
|
四 |
2004年12月,黑龙江省政府对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国有重点煤矿优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将之组建为龙煤集团。 |
|
在组建过程中,龙煤集团整合在册的数十万员工,除10多万人纳入集团管理外,近20万的职工以及不良资产均转入四大煤矿各自的存续企业。 |
|
这导致存续企业资不抵债,几乎不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龙煤集团则负有管理责任。 |
|
这次整合也让龙煤集团得到“实惠”,通过清产核资核销54亿元的资产损失,融资和投资能力大幅增长。 |
|
龙煤集团结束了四大煤城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实施统一采购和统一对外销售的管理方式。 |
|
依据组建时的战略规划,龙煤集团的近期目标是在境内外同时上市,远期目标是在2020年煤炭产量达到一亿吨,年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
|
|
龙煤集团的组建恰逢煤炭黄金十年的关键时期,组建后解决了职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柳雪一家在2005年春节到来前,也有幸拿到一笔当时看来还算丰厚的欠款。 |
|
她先拿出五千多元,为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购买了一台电脑,还为一家四口购置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她又拿出两千多元,给丧偶后与他们同住的公公置办了一台新彩电,放在他的卧室内。 |
|
这是柳雪十年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春节。连她一向沉默寡言的丈夫,也开始抽得起二十多元一包的香烟,热情招呼着来访的亲戚,给他们演示电脑的操作技巧。 |
|
好景未能持续一年。2005年11月27日,龙煤集团旗下的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 |
|
|
白雪皑皑的东风煤矿,曾在2005年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71人遇难。此次事故直接导致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失败。无界新闻记者张庆宁摄 |
|
爆炸当晚到次日白天,柳雪与近千名的矿工家属聚集在煤矿办公地,等待着救援者呼喊自己的名字——或者活着上来,或者命殒井下。 |
|
|
柳雪试图淡忘这些回忆,“但太难了。”她一直记得,那天的自己蹲在零下30多度的矿井空地上,看着地面上一滩泪水凝固成冰。 |
|
龙煤集团后来赔偿她一笔钱,相当于她丈夫过去十年在煤矿上的工作收入。 |
|
这些钱,她时至今日一分未动。“还是(把钱)留给儿子吧,都是他爸爸拿命换来的。” |
|
组建不久的龙煤集团,计划引入日本伊藤忠、韩国浦项、鞍钢、中煤、中国五矿、华能、黑龙江省电等7家战略投资者,预期2006年赴H股上市,融资200亿元以上。 |
|
根据相关规定,拟上市的煤炭企业3年内不能有重大事故。七台河此次特大爆炸事故,让龙煤集团首次上市宣告失败。 |
|
四年之后,龙煤集团重整旗鼓,通过国有股权转让成立龙煤控股集团,于2009年6月底获得中科招商创投近5亿元的投资后,上报相关IPO材料,预计通过上市等直接和间接方式,募集资金60亿元—100亿元。 |
|
悲剧再次重演。2009年11月21日,龙煤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
|
龙煤集团旗下的四大煤矿大多拥有百年矿史,最深的矿井达到千余米。 |
|
“煤矿越往下挖,地质条件越复杂,安全隐患也就越大。这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勘探,在开采之前形成详尽的地质材料。”了解龙煤集团上市历程的知情人士介绍,技术人员和地质材料都是龙煤集团的短板所在。 |
|
“四大煤矿在上市之前使用的地质材料当中,大部分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举例说。 |
|
龙煤相关主要领导人在自己的MBA毕业论文提到,安全隐患在龙煤组建时已经埋下,未能补齐的安全欠账多达17.7亿元。 |
|
与龙煤集团一样,矿井越挖越深的德国鲁尔区,上个世纪末开始使用技术机器人。机器人先行下井清理地质条件复杂的采区风险点,而后派驻矿工下井。 |
|
龙煤集团曾与德国相关企业有过接触,不知何故,未能实现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 |
|
一而再,再而三。败罢再战。三年后的2012年,龙煤集团又一次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拟IPO企业大名单中。 |
|
但是,幸运女神又一次吝惜了她的眷顾。次年年初,沪市新增终止审查企业中又出现了它的名字。 |
|
在这一年,龙煤集团还遭遇煤炭价格的大幅下滑,曾经的“拯救者”又变成“被拯救”的对象。 |
|
这家声名显赫的煤炭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本不至于沦落至此。 |
|
在煤炭黄金十年当中,龙煤集团多数年份利润过十亿元。不过,其组建时既定转型方向上的煤电和煤化工板块的业务占比迄今仍然非常小,煤炭生产销售独大导致其在市场低迷时经不起风吹雨打。 |
|
客观来说,三次谋求上市占用了龙煤的资金和精力,这使得它的转型长期处于暂停状态。转型重启时,煤炭市场的寒冬马上又来了。 |
|
“主观上,还有官本位思想作祟的因素。”黑龙江省国资委一位多次考察龙煤集团的官员说,“相对煤电、煤化工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转型来说,直接收购煤矿更能快速见到效益。大家都想GDP增速快一点,政绩好看一点。” |
|
2010年7月,龙煤集团投资四亿元注册成立新疆龙煤能源公司,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掌握约5亿吨的煤炭储量,预计5年后帮助龙煤集团原煤产量增加至少1000万吨。 |
|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龙煤的原煤产量依旧停留在五年前的数目。当下的新疆龙煤能源公司却陷入经营困境,其办公楼正在被龙煤集团对外出售。 |
|
期间,在导致东北地区750万国企员工下岗的国企改革后,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从2003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在12%左右,超出全国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 |
|
诸如龙煤集团这样的资源型企业,亦迎来产业发展的“强周期”。 |
|
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2008年迎来危机,中央政府次年出台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得以将危机暂缓。直至2012年,产能过剩与信贷收紧等问题陆续爆发,全国GDP增速跌破8%,至今还在一路走低。 |
|
与龙煤集团一样错失转型窗口的东北地区,经济数据惨不忍睹。 |
|
2014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均列全国后五位。2015年前三季度,排名依旧如此。 |
|
五王成报名了农垦总局的岗位,但他并没有追问,与龙煤集团几无瓜葛的黑龙江农垦总局为何愿意接收他们。 |
|
他不知道的是,这家黑龙江最大国企的改革,已是黑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便不难解释农垦总局等单位愿意出手接收龙煤数万职工。 |
|
自2012年开始严重亏损的龙煤集团,次年亏损不断扩大,并多次向黑龙江省政府呼救。后者随即向龙煤集团输血30亿元。 |
|
“虽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不管哪位地方主政者,都得想办法解决。”一位黑龙江本地学者认为,而今的龙煤集团“大到不能倒”,“它不仅关系到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同时数十万的职工队伍,也关系到全省的社会稳定。” |
|
近日,龙煤集团又获得黑龙江省政府38亿元资金支持,加上自筹的23亿元,用于偿还今年12月到期的两笔总计58亿元公募债券。除此之外,龙煤集团尚存短期刚性债务规模达120亿元。 |
|
2015年9月19日,黑龙江召开专题会议,指出龙煤集团当前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与企业面临的困难相比,力度还有明显差距。 |
|
2014年10月,龙煤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四家单位由原来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龙煤集团总分体制变为母子体制。 |
|
十年一轮回,2004年12月的组建后,这轮改制意味着龙煤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模式结束,代之以各子公司明确法人主体地位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意在“消除过去总分关系体制、机制弊端”,“下放权力,搞活经营,增强解危渡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
正在推动的冗余人员的转岗分流,或是力度更为明显的改革措施。 |
|
|
[table=100%,null]龙煤集团总部在这个冬天断臂求生,预计分流数万人。当下,龙煤集团大批领导需要下到矿井进行安全检查。无界新闻记者张庆宁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