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9|回复: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搞新“计划经济”

发表于 2016-1-7 22:42: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近日独家专访权威人士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两周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经历了由“三期叠加”到“新常态”的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这一概念首次见诸公开是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


  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权威人士表示,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之前,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有两种误解,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以及搞新的“计划经济”。


  权威人士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这位权威人士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而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尽管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中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1998年,中国也曾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5 19:57:34 | 查看全部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