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9 20:26:01
|
查看全部
通常战略迷失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1、使战略迷失的多是感性因素。榜样、利益、错觉、自大等影响战略的因素都是缺乏客观理性思考与判断的结果,这也正应了西方那句谚语:“理性是天使,冲动是魔鬼”;2、战略出现迷失时多是组织或个人发展的非常顺利的时候,这是因为人性的弱点所为——在逆境中我们对信念无比的执著与坚定,但到了顺境时却因为有太多的选择与诱惑而摇摆不定。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登山时,大多数登山的意外事故都是发生在下山的途中,因为下山时太过顺利,因而忽视了背后与脚下的危险。
在充满诱惑的市场面前,在人性的弱点面前,经营战略显得那样模糊不定,此时中国的一些文化思想似乎可以给出一些破解的思路。《论语》中说:“三思后行,再,斯可矣”,让我们知道,虽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不对,但是,至少应该冷静后再思考一次问题,而后在做出最终的决定;庄子说过“道隐于小成”可以提醒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后进行思索,不被眼前的成绩所迷惑,看清大道,使战略不会产生偏移;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则可以提示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适时地停下即将迷失的脚步,在诱惑面前唤醒迷失的心智。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也不可因噎废食,过分坚信制定的战略,对战略从不怀疑与进行调整。因为,战略也应该根据市场及自身情况的改变进行适当修正与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战略的有效性并回避战略性风险。比如,上世纪末,寻呼机非常流行,几乎人手一部,寻呼台的生意也非常好,很多寻呼台企业制定了扩大规模,增加基站等长远战略计划。但是,仅仅一年时间,风云突变,手机价格巨降,迅速普及,直接威胁寻呼机的市场。这时寻呼台企业中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是维持既定战略,同时在战术上采取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想以此对抗抢占市场的手机,抢回市场份额;另一种观点则及时调整战略,转而做移动电话服务商。结果,持第一种观点的企业随着寻呼机退出历史舞台而一起销声匿迹,持有后一种观点的企业则躲过了行业消失的灭顶之灾并抓住了新行业的发展机遇。
因此,战略的执行是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战略的执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干扰因素与可变因素又太多,应对的最好办法除客观、冷静的思考外,更应该利用一些营销、管理的分析工具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领导者头脑一热就凭感觉来修正战略。分析对象包括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自身情况分析与其它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尽可能做的详细、全面。我们在进行此类分析时,多在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上下功夫,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很重要,但是,知彼只是可以了解我们能做什么,知己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做什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落入战略的陷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