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3|回复: 0

学霸经验分享:9大经验让译文变得生动

发表于 2016-1-10 23:07: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译文生动面面谈


  英文翻译一室 何金娥


  我一向认为,翻译作品很难完美体现原文的韵味,正如《晏子春秋·内篇》里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东西方人的思想方式迥异,东方人重综合、归纳,重暗示、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另外,中文和英文属不同语系,句法构造、文法习惯、修辞格律等都有很大差异,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因此,所谓“信达雅”只是对翻译的一种要求,一种期盼。


  但翻译作品的确是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什么样的翻译作品堪称优秀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英译中作品是要给中国人看的,所以我想,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应当是“纯粹的中文”,要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让中国人读起来顺畅舒心,不能佶屈聱牙。简单地说,就是避免翻译腔。


  我赞成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说的:“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当然,这个“临画”不是“照猫画虎”,“照猫画虎”的结果难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重点是最后几个字——“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字字对译,看起来似乎忠于原文,但往往字到意不到,顾及了死的字面却遗落了活的神采。要透过字面,顾其义而传其神,这样译文才能生动逼真,赏心悦目。


  如何使译文生动呢?我个人觉得,翻译腔也好,欧化语言也罢,其出现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胆子太小,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太多。要避免这些,就要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部把握住了,才能放大胆子。就译文而言,生动首先来自流畅,其次才是文采。在多年的翻译和校对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条小而实用的经验。


  一、调整语序


  语序适当是译文流畅的必要条件。


  例如:It looks like he has fallen ill。


  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我发现不少年轻翻译会把它译成“似乎他病了”。英文以 it 做主语,中文则往往以人做主语,“他好像病了”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又如:“It‘s been six years。”


  应译为“已经过去六年了”还是“六年过去了”?答案不言而喻。


  再如:Australian politicians finally accept that a new era has dawned in our region‘s politics。


  A new era 和 our region‘s politics 谁做主语,英文和中文的表达习惯又有所不同。这句话不妨译为:澳大利亚政治家终于承认,我们这个地区的政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二、句式转换


  最典型、最常见的是被动句式的转换。英文里的被动句式特别多,但很多情况下在译成中文时不宜使用被动句。


  例如:America‘s legendary ‘self-made’ men and women are fast being replaced by wealthy heirs。


  这个句子如果按原文句式翻译就是: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白手起家”人士正迅速被靠继承遗产而腰缠万贯的有钱人取代。但是,我们中国人一般不这样说话,所以最好把它倒过来说:靠继承遗产而腰缠万贯的有钱人正迅速取代美国富有传奇色彩的“白手起家”人士。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Their wealth has been handed on them。


  这句话的中文显然不能用被动句式来表达,可译为:他们的财富是继承的。


  三、必要重复


  无论是写作还是翻译,我们都会强调语言精炼,尤其是新闻写作和新闻翻译。然而,无谓的啰嗦固然多余,必要的重复却有益无害。


  例如:They cautioned that gaps remained and that it was still unclear if they could be bridged。


  最后一个 they 直接译成“它们”固然谈不上错,但前面是“他们”,后面是“它们”,语感上甚是别扭,还是重复“这些分歧”更清晰明确。不妨译为:他们告诫称,分歧依然存在,而眼下尚不清楚这些分歧能否弥合。


  再如:Beijing has chosen to selectively adopt and shape those asp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at serve its interests and circumvent those that do not。


  英文在 those that do not 后面省略了 serve its interests,但就中文来看,重复几个字,使“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和“不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形成对比,相比于“塑造符合其利益的方面而规避不符合的”更有气势,语感更完整。全句可译为:北京决定有选择性地采纳和塑造国际秩序中符合其利益的方面而规避不符合其利益的方面。


  四、该拆就拆


  对于较长的句子,尤其是介词太多或从句太繁杂的句子,与其让人读得喘不上气儿,不如见招拆招,让句子更为利落。


  例如:The dispute over the AIIB is part of what the US sees as a broader strategic contest with China for control of the rule-setting bod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这个句子比较长,part of what 到了中文里恐怕就要有一串儿“的”,所以不妨拆了这个句子,译为:美国认为它和中国之间为争夺国际经济的规则制定机构而形成广泛的战略较量,围绕亚投行的纷争就是这种较量的一部分。


  再看这句:The Danish scientists determined that Inuits living in the northern Greenland had remarkably low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they attributed to an omega-3-rich diet consisting mainly of fish, seal and whale blubber。


  如果我们固守原文的结构,那就会译成“归因于主要由……构成的富含欧米加-3的饮食”,错倒也没错,但如果加以拆分,读起来就会更顺畅,意思也表达得更明确:丹麦科学家发现生活在格陵兰岛北部的因纽特人的心血管病患病率极低,他们把这归因于因纽特人以鱼、海豹和鲸油为主的饮食富含欧米加-3。


  五、适当删减


  汉语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常常可以“不言自明”,有些东西完全可以、而且应当省略。


  例如:We can see why the AIIB is so significant by looking both at why China has set it up, and why the United States has opposed it。


  这里的两个 it 纯粹只是为了句子的完整性,中文里完全可以忽略。全句可译为:要理解亚投行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可以剖析一下中国为什么要创立而美国为什么要反对。


  又如:We struggle to feed our children and make ends meet。


  这句话大可译为:我们尽力喂养孩子,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翻译我想是不会有歧义的,我们喂养的肯定是 our children 而不是别人的。


  六、必要转化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比如:rain cats and dogs。


  英文里说“下小猫小狗”,这跟西方的古代传说有关,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则是“下倾盆大雨”。


  又如: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英文这样说可能是因为西方人只见过蘑菇长得快,但中文一般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所以,翻译不必强求字面的整齐对应,要找出真正能够体现原文神韵的地道汉语。


  再如:Allies can be both a blessing and a complication。


  美国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签约盟友,这看起来是件好事,显得人多势众,但盟友多了也会带来一些难题,它承担的义务也多。Blessing的意思是“喜事,恩赐”,complication 的意思是“困难,障碍”,但在这里不妨转译为“祸事”。全句可译为:盟友是福也是祸。


  最后,我们来看看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小诗: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从一粒细沙看见世界。


  从一朵野花窥视天宸。


  用一只手去把握无限。


  用一刹那来留住永恒。


  最后一句里面用了 in an hour,在时间的长河里,一个小时的确微不足道,但“一刹那”是不是更显得短暂、因而对比更为强烈呢?


  七、运用常识


  今年3月上旬,62岁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个多星期没在公开场合露面,网络上一时谣言四起,有人说他病了,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陪卡巴耶娃到瑞士生孩子去了,还有人说他遭遇政变。3月16日,普京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