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很多中国企业迅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在规模和资金方面积聚了强劲的“硬实力”。但同时,在软实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短板。软实力的不足,让很多尝试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遭遇了滑铁卢。
软实力是种吸引力
软实力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吸引顾客,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失败,大多数原因是软实力不足。比如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之后,“消化不良”导致巨亏,不是因为TCL资金方面的问题,而是因其在管理、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上力不从心。管理技巧是普世的、全球通用的,但多数中国企业还未把这种普世的文化根植到企业中去。
尽管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具体执行时还会无从下手。软实力有四个维度:成为技术和创新的领导者、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成为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企业公民,以及抓住客户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望。这四个维度其实也可以说是企业的软实力的四个表现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纬度开始着手。
目前在软实力的培养上,国内企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CSR)。比如婴儿乳品生产商贝因美一直关注孤儿救助,凉茶生产商王老吉在四川地震赈灾时的慷慨解囊,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赏。
国内的企业还可在软实力的第二个维度“富有魅力的管理和领导力”上面多下功夫。很多成功的跨国公司在这方面都有所建树,比如英国的维珍航空,提到这家航空公司的名字,大家就能联想到其创新、活泼和崇尚自由的品牌特色。其总裁理查德·布兰森的冒险家背景,更是为维珍品牌注入了新奇、勇于突破的品牌内涵。
企业领袖本身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企业品牌的一个“特写”。如性格凌厉的乔布斯之于苹果、锐意改革的杰克·韦尔奇之于通用电气、守信自律的松下幸之助之于松下电器,就算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其管理之道和个人经历广为流传。目前国内也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企业家,他们才智过人、独当一面,但是其国际知名度却不尽如人意,中国的企业家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
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做得还很不够。中国企业擅长模仿和引进技术,模仿很方便,也很快速,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后发的优势,但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优势难以维持,也难以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模仿最终只是一条“末路”,并开始致力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比如华为,他们拥有一支上万人的庞大的研发队伍,每年将巨额的资金投入研发,这种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在国内企业中是罕见的,也正是这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帮助华为迅速崛起。
用制度护航
软实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将软实力的发展制度化,能够保障软实力的发展延续,也能够在企业“走出去”时,将软实力轻松地复制到海外,使海外的员工和顾客接受并信服。
未来5年,大型的国企还会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但非国有中小企业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些中小企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企业的当家人是不是能够借鉴和运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优秀人才,打造好企业软实力。
来源:经理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