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6|回复: 3

【今日快评】1%家庭占全国三分之一财产,不公平正在扩大!

发表于 2016-1-14 11:39: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日前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上述判断。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对此怎么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1:40:50 | 查看全部
新闻背景

文章导读: 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中国社会不平等趋势扩大:1%的家庭占全国三分之一的财产


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日前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上述判断。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丛书是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撰写的系列专题报告,以全国25个省市160个区县的14960个家庭为基线样本,探讨民生问题状况、差异、原因和社会机制。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近30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45以上。而据CFPS2012资料估算,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约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财产不平等的程度更加严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除了收入和财产上的不平等之外,不同人群在教育机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以教育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样励志的话语正在越来失去说服力。教育这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东中西区域差距和性别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十分显著。《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6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最低,此后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80年代出生的人群教育不平等程度达到历史最高。户口、父母的教育水平、党员身份、出生所在省份等一系列并非通过个体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对教育资源获得的影响份额在过去三十年有所上升。这表明未来相关公共政策应该着力于减少劣势境况对人力资本发展的负面影响,使社会成员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医疗保障上,本应起到减小收入差距作用的社保体系反而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李建新的研究表明,健康状况更差的个体往往更加缺乏医疗保障资源,面临更大的就医压力。从收入上看,高收入人群享有更多的医疗补贴,医疗补贴不成比例的补贴给了富裕人群而不是穷人。

在性别方面,女性往往受教育水平更低,工作和收入更差,相应健康水平也比男性更差。女性更容易有抑郁倾向,自报慢性病的比例更高。但是,在决定个体就医机会的医疗保障方面,女性拥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却低于男性,在看病时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更高。

城乡居民也存在巨大的健康和医疗不平等。农村居民的抑郁水平更高,其慢性病类型主要为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和胃肠炎,而后两者主要由落后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导致。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医保虽然覆盖率高于城市,但是保障力度明显低于城市,因而,农村居民的自付比例仍然高于城市。

李建新等人在《报告》中阐述,上述不均等现象无论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视角,还是跨城乡、跨地区的视角去度量,都显现出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否则很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进而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瓶颈。

除此之外,《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还考察婚姻和家庭在转型社会的极速变迁,包括夫妻间财产分配、子代对年长父母的社会支持、流动人口对家庭的支持和担当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3:44:50 | 查看全部
差距越来越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4:41:09 | 查看全部
学习欧洲发达国家提高税率!减少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