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4 21:07:48
|
查看全部
上司之所以成为上司,或者上司成为上司之后,他在这个公司中所占有的信息,对再上级领导发展思路的理解,对行业动态、公共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有着自然而然的更权威地掌握。而由这个掌握更全面信息的人所做出的判断,在理论上当然优于员工从个人角度的理解。即使最后结果在员工看来不那么完美,也是一个只盯着某一方面利益的人所想不到的。
在因为某点因素而放弃局部的时候,这个因素未必是可以放在桌面上讨论的。哪家公司没有自己的商业秘密?
《庄子·逍遥游》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这句话说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意思是不要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管的事。《论语?泰伯》中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墨子也说:“大夫爱其家,诸侯爱其国。”庄子、孔子、墨子说的虽然是做人的道理,但仍然符合现代商业运行“各司其职”的规则。
特别在一个条理清晰井井有条的公司,既不能影响员工积极性,又不能泄露商业秘密,不少领导不得不采取一种暧昧含混的态度,不说破,不澄清,反正领导处于相对强势位置。而另一种管理风格则是事必躬亲的“中国式扁平管理”方式。
一定程度的集权能提高执行力,让一个想法迅速变成现实。被诟病的中国企业家的家长式管理作风和独裁的管理风格,除了与中国的文化休戚相关之外,与中国企业需要迅速发展壮大的现实要求也是密切联系的。当内森?罗斯切尔德吩咐下属抛售的时候,没人问他为什么,宗庆后、任正非、柳传志下指令之前,也不会和任何人辩论。当然他们有下属的信任和崇拜,但这无疑是事实证明了的在只能农村包围城市战法下最快的方式。
如果一个团队出了个想靠个人之力拯救公司的人,那这个人除了自己去创业外别无他法。显然大家一起向一个方向走,发现走错了再调头,比四面出击各行其是要强很多。2007年很火地炒了一年“西点军校是最好的商学院”。西点学员的商业成功,与高执行力的军人作风是分不开的。
所以,从商业运作模式来看,需要有个团队,也就是需要有个管理核心;而从职业伦理来看,团队管理核心就是“上司”,这个核心是由公司的所有者一层一层指派下来,像你给自己阳台上的花分配水和肥那样合情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如你所愿。
我对自己和我的朋友说,在我们知道不够多之前,我们或许一直有个让人看着别扭的坏上司。如果有一天,你做到那个位置,或许就明白,原来是这样!就像我们看到鸟儿在树上急躁地叫,爬上去才能看到:鸟窝里有条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