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5 16:25:07
|
查看全部
宏基——西门子篇
2006年10月17日,腾讯科技频道制作了一期封面话题,主角是明基与西门子,话题内容是二者之间艰难的“婚姻”。
如果将二者之间的事情放在话题出版的前一年讨论,想必谁都不会用“艰难”二字来形容,因为大家普遍看好二者的“婚姻”,认为这是一桩“金玉良缘”的事情。
2005年6月7日,当明基宣布以不花钱,西门子还“倒贴钱”的方式收购西门子手机事业部时,外界曾一度质疑,“真有这么好的事?!”光从交易本身的角度来看,这对明基来说是很划算的。明基董事长李焜耀也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表示,这项合并具有互补、双赢的效果,合并后的明基将会一跃而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雄心勃勃的他甚至算好了扭亏为盈的时间表,“预计在2006年手机事业就可以达到转亏为盈的目标。”这是李焜耀当时的豪言。
而事实上,在明基正式收购之前,西门子手机业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亏损。2004年财政年度,西门子手机业务亏损1.52亿欧元,在2005年财政年度前两个季度中,亏损更是创造了2.81亿元的新高。所以,在收购之前,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和沉重的包袱,但明基管理层则不认为,“这个包袱里装满了金子和银子。”因为当时的明基也处于十分尴尬和瓶颈的地位,一方面规模化的“代工”方式使明基在“代工”领域名声显赫,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自主品牌的培养,尽管明基已经变“大”,但无论是核心技术、专利技术,还是品牌知名度,明基仍然很“小”。通过收购西门子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此举不仅有利于为明基欧洲市场的扩张铺平道路,而且也有利于明基搭上西门子这辆品牌航母,迅速扩大其品牌知名度,拉动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一连串产品的销售。
如果说这样的机遇还不够吸引人,那么西门子给出的优惠,无疑是这桩“婚姻”被看好的关键信息。根据双方协议,自2005年10月1日起的18个月内,明基可以使用Siemens品牌商标进行手机产品的行销。此外,在卖掉“世界第四”这个手机品牌的同时,西门子还倒贴了总值3亿欧元的“嫁妆”,其中2.5亿欧元是专利开发和品牌推广费用,0.5亿欧元是西门子以现金的方式购买明基的股份。豪华般的“嫁妆”阵容赚足了企业界和媒体界的眼球,而明基管理层更是分外看好这起收购,乐此不疲地在全球的重要市场据点举行新闻发布会。
的确,从当时的环境来看,这桩收购确实是一笔很好的买卖,明基一方面可以搭上品牌航母,突破品牌以及市场的区域限制,另一方面西门子倒贴3亿欧元,这无论是对明基的投资者,还是对于明基自身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的举措。一举跨国式的“蛇吞象”并购,能够演绎到这种境界,基本可以堪称完美。
但接下来的事情,很出人意外的发生了转折。2006年9月28日,历经正式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还隔三天,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发布董事会决议,自即日起,明基电通将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的保护。消息发布之后,顿时在德国引起了轰动,3000名即将工作不保的明基德国员工走上街头,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甚至还引起了德国政界的高度重视。而面对明基的举措,西门子也以协议为要挟,声称要与明基对簿公堂。
实际上,这也是明基无奈的举措。自从接手西门子手机业务以来,明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老东家旧有的管理模式,而是在品牌、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继续和传承。此外,在富余员工的整合上,明基也受制于德国强大工会的阻力,这是明基所没有预料的。重重的决策失误和压力,加剧了明基德国公司的亏损,2005年10月4日,据媒体报道,明基移动累积亏损金额已经达到了8.4亿欧元,超出了明基的承受能力以及心理预期。
在扭亏无望的情况下,2006年12月8日,明基掌门人李焜耀现身中国内地,首度向媒体表态: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已被证明失败。随后,多米若骨牌效应迅速产生,明基全球手机业务出现“雪崩”式下滑,明基全球各地的工厂及分公司的资金回笼和运营陷入停滞状态。
一桩看似完美的“婚姻”就这样“艰难”的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