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5 20:15:04
|
查看全部
颠覆性创新的四个路径
然而,大企业面对这种颠覆性创新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吗?大企业就不能进行颠覆性创新吗?
酷六网创始人李善友在他的《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一书中,将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打补丁,比如微软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即使发布新版本的操作系统,都相当于是为旧版本打补丁。另外一种创新则是更换操作系统,比如苹果。李善友认为苹果最不可思议的创新是从PC iOS换到了手机iOS。
如何破除“创新者的窘境”?李善友提出了四个打补丁的建议。
第一,自我革命,或叫全面转型。这种转型最难,因为人在一个组织里工作,40%的意识是自动化的,并且是在按照组织的共同意识做事,而本人却浑然不觉。所以转型的时候,别的地方好转,但这40%转没转,本人却意识不到。
第二,内部分拆或者成立独立部门。这是一条相对容易的道路。企业成立两个彼此独立的机构,来吸引不同的目标客户,而且新设立的独立机构要和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小型机构,来应对看起来很小的破坏性创新。因为破坏性创新的市场刚出来的时候是小市场,所以应对这个小市场的必须是小机构。
第三,内部赛马,也叫自相残杀。腾讯推出微信就是内部赛马的结果。在张小龙提出微信概念之后,腾讯内部曾有包括张小龙团队在内的三个团队在进行研发,最终在内部竞争之后,张小龙的团队胜出。
第四,投资或者并购,如果公司实在无法转型,就出售公司,投资未来的小公司。虽然不乏一些收购成功的案例,比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谷歌收购安卓、Youtube,Facebook收购WhatsApp,然而,大多数收购都是失败的。
如果说打补丁是知识,那么换操作系统就是见识,而见识往往建立在思维的转变以及对时代发展的预判之上。
显然,苹果是很成功的案例。
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不是iOS,而是诺基亚的塞班系统。然而,诺基亚却始终专注于手机的通话质量,并没有预料到由于技术的进步,手机的通话质量日后不再是问题,而手机的定义也不仅仅是通话,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设备。甚至手机的娱乐功能占了很大部分,通话反而成为最小的功能。苹果就抓住了这个趋势,通过换操作系统,打败了诺基亚。
“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的对手是时代。”这句话为诺基亚的落败添加了最好的注解。
(《中外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