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8|回复: 1

居官不败的楷模

发表于 2016-1-19 10:42: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曾国藩全书》,真所谓大开眼界,读后感慨不已。因为我认为这些年人们学习的官场楷模曾国藩是这样一个人:立德立言妄意杀人如麻,求官求荣不忘明哲保身。
  书中序言说道,蒋介石和毛泽东都给曾国藩很高的评价,我想,如果蒋手下出一个曾国藩那历史就得改写。毛之所以评价曾则是因为对他战术很欣赏。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而曾国藩一介书生,办团练治湘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方面他得到了清庭的大力支持,如巨额的军费筹款,共用去的几千万两银子,只要他想法子朝庭就支持,当然朝庭为了灭掉这支造反队伍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而其中不少官员的对曾的弹劾不起作用也在于此,换成是平时早就把这个汉人打入十八层地狱了。另一方面他与地方大官关系密切,从古至今官吏是一家人,大敌当前,支持他无非是想先保命再保住官位,再说曾早已是二品大员谁能不给他面子?所以他能顺利地招兵买马。但战争是残酷的,他起初由于实力不足,一败再败,后来是把家人朋友一起拉拢过来,很明显是为了拿稳指挥权和聚合战斗力。
  人人都说他饱读圣贤之书,过早地学习四书五经,而且记忆力超群,还说他精通理学。但他从这些书中学到是“心黑手辣”是为官的第一要义,且不说他对付太平军的无辜家属有“曾剃头”有绰号,仅仅是对曾经好几次救他性命的好朋友,因为另起炉灶办团练,他认为是背叛湘军,于是痛下杀手接连弹劾,好在清庭正在用人之际,没听他的。正为此连他的学生李鸿章等得力助手都弃之而去,不过这时太平天国已经是强弩之末。
  曾之所以能从开始千人发展到后来的几十万湘军,而不被朝庭妒忌,是因为他嘴勤意切。每有动向必向朝庭请示报告,一是表明心迹避免人家起疑心,二是坚决服从圣意无功亦功,三是重用身边满人以使朝庭放心。后来太平天国灭亡,他赶快裁军,还坚决让自己的家人称病辞官,很显然是为了保护自己。裁军这一项就花费上千万两银子安置士兵发放军响,它的兵比正规军的兵响多好几倍,他用兵绝活是“众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人 “家里有个湘兵就成了富家”,这些钱全部是由各地增加的捐税得来。这无疑是加速清朝的灭亡,也难怪他死后四十年,清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灭,李秀成被抓,有降意也劝反清还称他功高德厚善战善胜。其实他知道他的思想他的领导号召力,完全不能以服民心,顺民意,他的成功与朝庭的支持分不开,他若反只能是吴三桂的下场,也可以说他连吴三桂都不如,吴能拥兵自重,养精蓄锐,他不行,还不如安安稳稳做官。于是先是辞官,又是请求降级,朝庭看得出他是想保官位保命,于是顺其自然升他为没法带湘军的直隶总督,到死的确安稳。历史上能这样全身而退的高官很少,所以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其实时势造成,时势也逼人,他的善始善终与在官场善结人缘,无论是咸丰还是后来的西太后身边的大臣,每朝重臣都保护他用他,他不拉帮也不靠山头,这是成功的关键,官场的十面好人,谁倒台也与他没有太大的牵连,历朝历代大多数官有靠山,升的时候坐火箭,降的时候坐土飞机。这一点不服他服谁?这种进入官场后无靠胜有靠,的确是楷模。
  有人说他会相面,这完全是杜撰,如果能相,他就不好多次寻死写遗言了。还有许多人称赞的《兵鉴》,谁当了君王也喜欢这样的兵鉴臣子,为国为官以表其忠,立言立身以表其节,是他无靠胜有靠的绝学。湘军能战胜太平军虽胜但不得意忘形;不贪功速成,升职却无喜反忧是他保身立命的根本。其实倚人而起不露痕迹,才是他的真本领。“杀人如麻不知悔”才是他做官的黑厚。以我看他立功却无立“言”之信,为学却无为“仁”之诚。学习他只不过是因为他是居官不败的楷模,而他绝对不是立身,立德,立言的榜样,如果真的是有人说的那样“如圣人一般”绝对在官场混不下去的。
  他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挺经》里所说的砺志、忍柔、诡道、藏锋、盈虚等等,我觉得,曾国藩的绝学应该是贪官们的《孙子兵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9 02:14:5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