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6|回复: 1

民国旧事 满纸烟云

发表于 2016-1-19 10:42: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看民国时期,风云际会,人物迭出,总不免山河浩荡之慨,所谓乱世出英雄,千秋功业待得后人评说。前些日子读陈存仁《银圆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及曹聚仁《天一阁人物谭》、《听涛室人物谭》,对此时期的动荡生活,起了些敬意。

      几十年前台湾出版《民国百年传》,所载赫赫有名者虽经岁月荏苒仍不减其风采,而编撰者吴相湘先生,亦有回忆录《三生有幸》问世,虽记述个人发展与经历,但多涉及国事,堪可视为民国学术史料。此书原在1971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上册,1985年增扩文字而成增订本。大陆中华书局版为其书前有2007年春节新写题词,书后另增有作者1996年回大陆观感《暌违北京五十春卢沟晓月分外明》一文,以及陶英惠所写《吴相湘》,余则一仍其旧,未多变化。

      在这册回忆录中,吴先生所记皆大学教授生活和学术往来,无甚重大或显耀事件,至为平凡,许多交游往来有着详细的记录,可知取于其日记,叙述甚为详细。引发读者感兴趣在于作者早年曾在故宫做研究,于清宫秘史多有亲临现场与观视原物的机会,因此他的清史研究著作《晚清宫廷实纪》便比旁人更具备说服力。作者又曾在抗战时期任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参谋处,专做战史编纂工作,参加过长沙会战。而薛岳将军注重战史资料,使他得以直接阅读到战区机密资料,为他以后写作民国史奠定基础。以至有《民国百人传》、《第二次中日战争史》、《历史与人物》、《孙逸仙先生传》等著作问世,以此观之,其颇得身经百历之益。其实吴老先生原本是孟心史弟子,前半辈子在大陆,后半辈子在台湾和美国,又身逢国家动乱之中,经历与识见都丰富,斐然有成而自叹“三生有幸”,不免也惹他人羡慕。吴先生曾期盼生前能持握大陆中华书局简体字版《三生有幸》为快慰,不想新书尚未付印,先生已先归道山,终成遗憾,令人闻之唏嘘不已。

      另一位民国人物王云五先生,亦颇具传奇。有评价说他一生做了别人三辈子的事:“他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大舞台上,扮演了各种不同的角色,大出版家、教授、民意代表、社会贤达、内阁副总理、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总统府资政”云云。文化史上,他不仅是大出版家,任职商务印书馆,主持出版《万有文库》,还曾发明出四角号码检字法,贡献卓著,同时还事写作,有各种著作出版。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未有正式学历、全靠自学获得成就的人,令人深感钦佩。金耀基先生说:“他是一个符号象征,象征了一个贫苦无依的人的奋斗成功的故事。”

      王云五先生晚年著有《岫庐八十自述》,三十年前在台湾出版。世纪文景版“节录本”是其公子王学哲所编,由原版100多万字,节录为20多万字,保留50章的框架。书中主要删去文件、书信、记录、档案以及人名等。“王云五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以为最准确的莫如阅读父亲的自传,尤其是《八十自述》一书,著述了父亲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王学哲这样说道。

      内地治民国史者,杨天石先生当属翘楚。人民大学版《晚清史事》、《民国党人与前期中华民国》、《蒋介石与南京民国政府》、《抗战与战后中国》、《哲人与文士》辑为“近代史文存”,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视为杨天石治民国史之代表作。海峡两岸对其研究多有肯定,台湾政治大学蒋永敬先生写有长文谈及杨天石之民国史研究,以数语概括为:“天石参与民国史的工作,涉猎的范围,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国民党派系斗争等,特别对蒋介石的研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有很多的发现和创见。”

      《抗战与战后中国》收研究文章36篇,又附录一收文四篇,附录二收文二篇,约44万字。从研究文章中可知杨先生民国史研究,得力于史料收集丰富、甄别细致,所作考证文章多言之在理,引人入胜。杨先生自述历史研究心得:“说历史学的根本任务是再现历史本相,不意味着历史学可以不要思想,没有观点,纯客观地记录一切。相反,历史学需要说明历史、解释历史,寻找规律,作出价值判断。”我对此言深表赞同和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9 02:15:0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