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9|回复: 0

红学家揭秘:贾宝玉比广东人更早食用果子狸

发表于 2016-1-19 15:32: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年来南方曾有人因吃果子狸而患病;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型肺炎”(即SARS),据说就是由果子狸传播的。其实此物在《红楼梦》时代已是有名的野味,贾府贵族早已品尝过了,《红楼梦》中即有贾宝玉食用“风腌果子狸”的桥段。所谓“风腌果子狸”,就是袁枚所说的风干腌制的吃法。

      贾府的珍馐美味,贵族主子们早就吃腻了。史太君在大观园吃罢酒席散步时,丫鬟抬来两张食几,端上两只小捧盒。这是饭后的点心:

      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也不喜欢。因让薛姨妈吃,薛姨妈只拣了一块糕;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鬟了。

      倒是刘姥姥见小面果子玲珑可爱,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说:“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贾母允诺:“家去我送你一坛子。你先趁热吃这个罢。”

      看来,贾府的饮食早已超越了大鱼大肉、餍甘饫肥的世俗层次,讲究的是新鲜细巧。小说中不时提到一些菜肴,听名目就让人悠然神往:“烧野鸡”(第二十回)、“野鸡崽子汤”(第四十三回)、“炸鹌鹑”(第四十六回)、“牛乳蒸羊羔”(第四十九回)、“糟鹌鹑”(第五十回)、“鸭子肉粥”(第五十四回)、“枣儿粳米粥”(第五十四回)、“酸笋鸡皮汤”(第八回)、“火腿鲜笋汤”(第五十八回)……样样逗人食欲。

      在贾府,“绿色”食物、山林野味最受欢迎。书中第三十七回,袭人因替史湘云做了些针线活计,派人送去,捎带着馈送些果子、吃食,装在两个小掐丝盒子里,“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红菱”即菱角,“鸡头”是芡实,二者都是水生植物。菱角生于水下淤泥中,两只尖尖的弯角,颇似展翅之燕,敲开紫褐色的硬壳,里面是白色细腻的清香果肉。芡为莲科,果实状如尖嘴朝天的鸡头,壳内有白米如珠,称“鸡头米”。这两样原是寻常之物,然而袭人让人捎话说:“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所以新鲜可喜。而那一碟糕是用“新栗粉”蒸的,也都取其新鲜。

      一些采自田野的瓜果菜蔬,也成为受贵族欢迎的调剂食品。摸透了贵族心理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就带了不少“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之类。她对平儿解释:“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第三十九回)这些东西果然受欢迎,刘姥姥临走时,平儿特意叮嘱她:“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第四十二回)

      此外就是山林野味。冬日天寒,凤姐跟贾母、王夫人商议让公子小姐们在大观园中另起炉灶,王夫人表示赞同,并说:“……新鲜菜蔬是有分例的,在总管房里支去,或要钱,或要东西;那些野鸡、獐、狍各样野味,分些给他们就是了。”(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三回庄头乌进孝赶来送年货,单子上也有大鹿、獐子、狍子、野猪、野羊、野鸡、兔子、熊掌、鹿筋、鹿舌等等。乌庄头还另外“孝敬哥儿姐儿”一些活物,包括活鹿、活兔、活锦鸡。

      在清代,满洲贵族对鹿情有独钟,皇家御苑、围场中多养鹿。除了取鹿茸为药材外,鹿肉、鹿血也都有健体延年之效。著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烤鹿脯、蒸鹿尾等满族菜肴。皇上还常常把鹿肉赐给大臣,以示恩宠。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收到康熙赐予的“鹿舌、鹿尾、鹿肉条等”,那可能是用来奖励曹寅刊刻《全唐诗》之功吧。

      《红楼梦》中还专门写了吃鹿肉的情景。一次,性情豪爽的湘云听说厨房来了新鲜鹿肉,便约了宝玉向凤姐讨了一块生的,让婆子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到园中雪地上自烤自吃,一时香气四溢,引得平儿、探春、凤姐也都来大快朵颐。湘云还招呼在旁观望的宝琴:“傻子!过来尝尝。”宝琴嫌脏不肯,宝钗从旁撺掇:“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她也爱吃。”(第四十九回)这一回叫“脂粉娇娃割腥啖膻”,是书中的别样宴席。现代人喜欢的野外自助烧烤,贾府年轻人早已尝试在先。

      野鸡也是贾府饭桌上的新鲜美味。一次,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怡红院无故找碴儿、发脾气,凤姐来个“调虎离山”,引诱她说:“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把个李嬷嬷一阵风“撮”了去(第二十回)。另一回,贾母身体不适,凤姐特意送去“野鸡崽子汤”,贾母尝了很受用,说:“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第四十三回)

      再如第四十九回天降大雪,李纨发起诗社,宝玉格外兴奋,等不及开饭,“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齑”字的本意,是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野鸡瓜齑”便是用野鸡肉丁加酱瓜及姜、葱、笋干等炮制的佐餐小菜。到了程高本中,大概整理者不知“野鸡瓜齑”是何物,便径改为“野鸡瓜子”了。

      在贾府中,贾赦、贾政虽不同贾母同桌用饭,却时常给母亲的餐桌上添些时鲜可口的菜肴,这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比如第七十五回,各房送来的就有“椒油莼齑酱”、“鸡髓笋”、“风腌果子狸”等。

      “椒油莼齑酱”的主料莼菜是一种南方水生植物,采其未出水面的嫩叶做羹,清香滑嫩。以椒油调味、制成齑酱,也是爽而不腻的佐餐佳品。至于“鸡髓笋”,有人说是春天孵鸡雏时生长的嫩笋,也有人说取鸡之骨髓与笋同烹,不知孰是。总之,从菜名看,这两味菜肴别致清新,这是王夫人、贾政特意送来给贾母品尝的,作者也借此写出供食者的品位与孝心。

      贾赦也送来两样菜,但在鸳鸯口中却是“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想想此前贾赦对鸳鸯的所作所为,读者不难想象鸳鸯说话时的心情和神态。

      贾母特意嘱咐把桌上那盘“风腌果子狸”留给黛玉、宝玉。果子狸又名“花面狸”、“玉面狸”,因嗜食果子而得名,入秋后果实收获,果子狸也格外肥美。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过:
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泔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嫩而肥。

      说的正是此味。近年来南方曾有人因吃果子狸而患病;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型肺炎”(即SARS),据说就是由果子狸传播的。其实此物在《红楼梦》时代已是有名的野味,贾府贵族早已品尝过了。书中所谓“风腌果子狸”,就是袁枚所说的风干腌制的吃法。

      不过在程高本中,整理者却把脂评本中“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改成“(贾母)又指着这一盘果子:‘独给平儿吃去。’”殊为可笑。一盘“果子”本不是什么新鲜物事,又无缘无故拿来赏给孙媳屋里的丫鬟吃,更是师出无名。显然,小说整理者高鹗、程伟元不知“果子狸”为何物,径自改为“果子”;又因果子为物太轻,不宜赏给心爱的孙子、外孙女,只有赏给凤姐的丫鬟了。

      总之,我们看《红楼梦》中的饮馔描写,多是这里一味,那里一味,点到为止,却又给人带来很多联想,书中罕有《金瓶梅》式的铺排菜单。然而有意思的是,书中唯一一张完整的菜单,竟是怡红院的丫头芳官独自加餐时开出的。

      那天是宝玉的生日,大家饮酒行令,冷落了刚到怡红院不久的芳官。她独自一个回房闷睡。宝玉发现后,哄她一起“桌上吃饭”,芳官说:“我也不惯吃那个面条子,早起也没好生吃。才刚饿了,我已告诉了柳嫂子,先给我做一碗汤,盛半碗粳米饭送来,我这里吃了就完事。……”

      说话间,柳嫂的食盒已经送到,丫鬟小燕接过打开:

      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而芳官的反应竟是:“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吃了一碗汤泡饭,又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倒是宝玉闻着香,吃了个卷酥,让小燕也泡汤吃了半碗饭。小燕还收起两个卷酥,说:“留着给我妈吃。”

      这真是稀奇的写法:贵妃的省亲大宴、贾母的寿诞筵席,都被作者一笔带过;一个得宠丫头的“加餐”,却写得如此翔实郑重,岂非本末倒置?其实,作者如此设计,含义颇多。一是用来衬托贵族生活的奢华靡费:一个小丫头尚且如此,贾母、王夫人的食案,可想而知。二是写出宝玉在府中的特殊地位,连他屋里的丫鬟也跟着沾光,备受柳嫂的巴结逢迎。三则突出了芳官性格的不羁与骄纵,其中又别有深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这是《红楼梦》贯穿始终的核心题旨。从芳官颇为“越格”的娇蛮言行中,读者已隐隐感到悲剧的脚步正悄悄向她逼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