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合肥每天都有几辆166路公交车专门接送合肥市的公务员上下班,这些车中途不搭载其他乘客,直接开到政务中心。
扬子晚报发表杨海东的文章:日前有网友在网上热议重庆公交拥挤情况,一名售票员说的“同志们收腹再上两个”,一时成为网络经典话语,而受到网友热捧。老百姓坐公交要“收腹”顺带练练体形,原来是因为那些不用“收腹”的公交车给“公用”了——虽然合肥和重庆离得那是相当远,可谁又能说就不能联系起来呢。民众提出“浪费公共交通资源”质疑后,有关方面给出了“乘车不是免费,是自己付钱”的解释。这就更有意思了。还是那句话,同样是付钱,顶着“公”字头的那一拨不但不收腹,还享受“大站快车,中途不停”的待遇,这怎么说也扯不到公平上去吧。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很俗气地说,当这些个“166路”在政务大楼和市政府宿舍区间穿行往复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车接的不是公务员,是特权。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与普通百姓理应享有平等的公共交通资源使用权。普通百姓每天都要上班,每天都要挤车,为什么公务员等车、挤车就是“给上下班带来不便”呢,老百姓“收腹”、“踮脚”就没有什么不方便?买房有补贴,看病能报销,现在连公交车都能拿来作班车了——公务员的特权意识,就是这么被慢慢培养出来的。
小蒋随想:相对于许多机关单位专门购置大客车、养几个专职司机接送公职人员上下班,合肥的有关部门估计还觉得自己挺精打细算的呢。顾名思义,公交车是“公众的交通车”,专门接送公务员上下班,则将变成“公务员的交通车”,虽然都有“公”字,个中的含义一样吗?“乘车不是免费,是自己付钱”,如果只是掏普通公交车的票钱,却享受专门拉公务员、大站快车的待遇,这不是变相挖公共服务的墙角吗?这其实是一个跟谁比的问题。如果公家人的眼睛总是向“上”看,那么肯定会比上不足,其怎么都能为自身的行为找出“合理”的解释。但是,一些所谓的“合理”根本站不住脚。好比说,面对严重的贪污受贿,一些人觉得“公款吃喝玩乐不算腐败”;面对强力行政引发冲突事端,一些人觉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算“很客气”;面对巨额的公车消费,一些地方实行“车改”、转而给公职人员发放每月多达数千元的“车补”,还美其名曰:每年由此“节省”多少多少公款……老百姓不禁要问:凭什么公务员要么有公车,要么有车补?“公仆”的待遇为啥自己说了算?凡此种种,还把“主人”放在眼里吗?或者说,在某些人的心里,谁是主人恐怕还两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