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这十年来,中国全地形车联盟确实承载着中国全地形车行业很多任务,秘书长可以为我介绍一下中国全地形车联盟在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变化?
王羽:
在会员发展方面,截止到目前中国全地形车联盟拥有2238家会员,认证基地136块,其中制造商、贸易商、运动群体、休闲旅游群体等占50%,其他如政府机构、行业机构、高职院校、新闻传媒、农业、金融投资、房地产等占余下50%。
在组织建设方面,中国全地形车联盟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和创新,由原来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调整为决策机构、众议机构、执行机构、参议机构四大部分,其中决策机构负责审核、众议机构负责提案、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落实、参议机构负责参谋提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决策机构
1。会员代表大会。
2。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研机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全地形车技术联盟(国家行业组织)、国家摩托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国家检测机构)、西安摩托车检测研究所(国家检测机构)、南昌摩托车检测研究所(国家检测机构)、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国家检测机构)、浙江省休闲运动车行业协会(地方行业组织)、重庆环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制造商)、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制造商)、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 (企业/制造商)、北京北汽摩有限公司(企业/制造商)
3。执行局。下设执行局委员会议和执行局常务委员会议。
(二)众议机构
众议机构包括以下十个委员会:1。政府事务委员会、2。行业机构委员会、3。制造商委员会、4。商务贸易委员会、5。国际交流联席会、6。运动联合会、7。休闲委员会、8。高校教育委员会、9。新闻传媒委员会、10。社会协同委员会。
(三)参议机构
参议机构包括以下三个委员会:1。顾问联席会;2。专家联席会;3。研究员联席会
(四)执行机构(秘书处)
1。行政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具体落实各项事宜,下设办公室、策划部、宣传部、保障部、后勤部、培训部、国际部、活动部、社会动员部等。
2。行业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协调众议机构的十个委员会。
3。战略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战略发展与行业督查等,下设战略改革委员会、行业监察委员会、发展保障委员会、政策规划委员会、行业仲裁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4。队伍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各个地方的俱乐部,下设协调总部、大队总部、中队总部、支队总部。
5。交流合作中心。主要负责承担对外交流合作的工作,下设外交总监联席会、外交主管联席会、经理人联席会。
记者:
十年来,中国全地形车联盟做了很多闪耀中国的项目,搭建了引导行业发展的平台,尤其是中国全地形车联盟创办的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您还是策划创始人和总执行人,请秘书长为我们介绍介绍?
王羽:
我们自2001年以来一直研究和引导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为中国全地形车行业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一是协助政府工作,参与国家管理及政策研究。2006年以来,均作为行业专家,被商务部出口处邀请到北京对摩托车、全地形车出口企业名单进行审核; 完成《中国全地形车“十二五”发展规划》;协助商务部开展摩托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基地企业认定工作;管理中国地区全地形车企业WMI和VIN识别代号;开展调查研究,每年撰写《中国全地形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递交工信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
二是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服务工作。成立中国全地形车联盟等行业组织,承担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保护会员单位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反映会员单位的愿望与要求,为政府、行业、会员等提供调查研究建议、自律管理、信息引导、项目咨询、国际交流等服务;担任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研究制订工作。连续召开多届中国国际全地形车论坛和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研讨会等,评选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突出贡献奖和中国全地形车行业杰出贡献奖;编辑《全地形车》期刊和出版《中国全地形车年谱》。
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确保中国全地形车顺利出口。组织中国全地形车行业认证技术交流会和培训会;组织参加德国和意大利国际两轮车展;与浙江省休闲运动车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国际非道路车辆制造商协会,积极应对美国于4月13日正式生效并强制执行的《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
四是推进运动赛事和休闲文化发展,打造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引导中国全地形车运动快速发展;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旨在促进全地形车技术进步,推动全地形车产业升级,通过打造一流的全地形车精品赛事,引领中国动力文化与城市转型协同发展。目前,该赛事已连续举办四届,是国内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与纽带,是中国全地形车运动员走向世界的国内唯一窗口,也是国际选手参与中国赛事的唯一平台。
2012年,“黄河口杯”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开创了全地形车运动的新纪元,全国30多个俱乐部车手参与选拔,最终64名选手赛场对决,央视CCTV超过200分钟宣传报道,达到国家体育总局摩托车单项、单轮赛事央视报道时间记录之最。从新闻发布会至赛事传播,3个月全国媒体一共发布1584篇稿件(平均每天17篇报道),在各大新闻及社区论坛频道的点击率达到310万次。
2013年,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分别在山东东营、广东梅州举办,参赛车队27支,参赛人数近100名,从新闻发布会至赛事传播,6个月全国媒体一共发布2800篇稿件,在各大新闻及社区论坛频道的点击率达到500万次。传播。其中东营站举办国际赛,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荷兰四个国家的队员与中国车手同场竞技,并获得CCTV5全程直播,使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在国际扬名。
2014年,继山东东营、广东梅州之后,河南邓州又加入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参赛车手车手130余名;东营站举办国际赛,欧美顶级冠军车手与中国车手并肩角逐。在媒体宣传上,山东东营、河南邓州两站央视直播,广东梅州外采取央视录播或专题,全国媒体一共发布稿件超过4000余篇,在各大新闻及社区论坛频道的点击率达到1000万次。
2015年10月和11月,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分别在河南邓州、四川罗江举办,在赛制上分为凌鹰运动ATV车型赛、公开运动ATV车型赛、环松通用ATV车型赛、公开通用ATV车型赛、杰纳UTV车型赛、公开UTV车型赛、青少年ATV车型赛等7组,并采取央视直播,参赛规模超过100余人,媒体报道预计超过10000余篇。
下一个十年,如何推动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我们也做了明确的规划,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第一、在政策管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中国地区全地形车企业识别代号》和企业出口资质。针对存在的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情况进行全行业清查,尤其是欧美外资通过香港企业在内陆注册企业。
第二、开展行业调查,加大行业的规范力度。一是对国内无证生产进行全面调查;二是以《中国全地形车产品技术规范》为依托,发挥行业仲裁委员会的功能,对国内销售全地形车和国外进口全地形车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上报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同时发送给涉及企业的属地工商、质检等部门,并列入向全行业和媒体通报的名单。
第三、推动中国全地形车基地网络建设,发布《全地形车休闲项目指南》,制定全地形车运动基地、旅游路线和俱乐部的标准,引导国内全地形车场地和旅游场所快速建立,从而引导国内发展,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第四、在出口方面,推动国内外深度交流,引导我国建立国际化品牌,稳固欧美市场,大力推动产品走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第五、在运动方面,一是加强国际化,联动全球,与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全地形车行业组织共建平台,通过举办世界全地形车大会,形成中国与国际全地形车比赛的盛会和舞台;二是形成系列化,围绕赛事,打造中国汽车电视台(CATV)、中国全地形车学院,形成赛事运营、电视转播、品牌推广、培训教育、素质拓展等于一体的系列化项目。三是完善基地化,依托赛场,通过中国全地形车联盟推动全国基地联网,协同房车露营、汽车自驾游等,带动旅游、高端休闲服务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