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75|回复: 1

《黔之驴》断想

发表于 2016-1-25 13:39: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黔之驴》是柳宗元最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从多个角度均可解读出不同凡响的寓意。

    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而言,就是不要被对手的气势吓倒,不要一见貌似勇猛、貌似强大的对手就不敢上阵、不敢对抗。事实证明,架子大、派头大的家伙往往外强中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对手,我们可以在心理上藐视它,但在行动中,在细节上则要十二万分地关注、观察对手的动向,只有认真研究清楚对手的所有情况,才能拥有正确的决心与行动。这只老虎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在树林里悄悄观察,驴子一叫,吓得要命;后来习惯了,就在驴子身前身后转悠,还是在观望;最后惹恼了驴子才探到它的底牌,于是果断出手,横扫而去。

    还有驴子的角度。驴子的遭遇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任何真才实学,就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生活固然美好,也固然善良,但它有时候会很残酷,也会不留情面。总有一天,虚假的西洋镜会被无情的生活拆穿。面具再华美艳丽、威猛刚毅,也终究只是面具,不是自己的真实面孔。而面具一旦滑落,就会暴露出干瘪丑陋的本来面目,到那个时候才会真正明白,品尝苦果的到底是生活还是自己。

    问题出在第三个角度,即柳宗元的角度。在这故事的结尾处,柳宗元感慨:驴子看上去身形高大似乎很有德行,声音洪亮似乎很有本领,但如果不显示它那可怜的本事,老虎虽然勇猛,因为心怀疑惧,终究还是不敢吃它。现在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悲哀!显然,这个角度不是张牙舞爪、虚张声势的问题,而是埋怨驴子不会掩盖自己的缺点。也就是说,柳宗元认为驴子之所以被吃掉,主要不是因为没本事胡乱虚张声势,而是不善于伪装自己。在柳宗元看来,只要驴子凭着高大的形体,保持沉默的态度,不随随便便暴露自己的短处,装作一个深沉而有内涵的“巨无霸”,就可以永远确保自己性命无虞。

    这个结论或者角度多少有点儿奇怪,而且与作者创作的初衷也不大一致。在《三戒》小序中,柳宗元说他写《黔之驴》的主要原因是:“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出技以怒强……然卒迨于祸。”意思是说:世人往往不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本领,他们总是借助外力逞强好胜,常常草率出手以致激怒强者,最终不免遭祸。对于遭贬永州的柳宗元来说,这样的人生慨叹当然意有所指,个人的感悟也自然蕴含其中。但将“生存之道乃在于善于隐藏缺点”作为《黔之驴》故事逻辑的必然结论,的确有些南辕北辙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7 09:07:31 | 查看全部
谢谢李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