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回复: 0

赵殷散文集《回到固城》读后

发表于 2016-1-25 18:11: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矿区笔记(连载之三十九)



乡村生活的深情回望
——赵殷散文集《回到固城》读后
第2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的一个中午,在阳光的温暖可人里读完了赵殷女士的散文集《回到固城》一书。合上书卷,摘下眼镜,将头仰靠在沙发上,用手揉搓着发涩的眼睛,思绪的长绳却好久好久难以从固城的那片土地上收扯回来……作为与作者同时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陇南乡村生活的我,赵殷笔下那些丰润鲜活的山村生活场景和乡村人物,在我的心间引起了深深的共鸣。阅读文集,跟随赵殷一起回望那些已经消逝、正在消逝的乡村生活,温习乡村生活的温馨幸福与苦难艰辛,对于抚慰自己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和人情冷漠沙化的心灵无疑是一剂良药。

出身于乡村,在泥土里生长起来的写作者,对乡土的怀恋与倚重会深深体现在他一生的创作中,这是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里,乡村会倾其所有将自己彻彻底底地融入他的血脉之中,定型他的性格与肤色。正如赵殷在文集《自序》中所说:“13年当中,固城作为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地理符号,似乎有些生疏。尽管在那里形成封闭的乡村生活方式,我也试图改变土生土长的固城秉性,但是,没有一次能够避开村庄的风土民俗,顺利地解决一件对我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情,包括爱情观,也烙上固城人的质朴。”对于赵殷这样的农裔作家而言,接受教育,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生活,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不过是肢体上的挪动和生理上的变幻而已,其生命的根须和情感的源泉依旧深深扎入在乡村的泥土里、汩汩流淌在山涧的溪流里。

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身在城市多年的赵殷一次次推开心窗,用深情的目光回望固城,将固城的山野风光、人事风俗、四季轮回、神灵鬼怪逐一回味,最终用文字为我们堆砌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活色生香的固城,为乡土中国存留下一个经典遗存。

赵殷笔下的固城是一个偏居陇南一隅,历史渊源深厚、大自然与人神矛盾交织又和谐共处的地方。这里有山地的贫瘠、生存的苦焦、人性的凶恶,也有大地的馈赠、耕作的丰饶、生民的质朴。尽管日子总是像罐罐茶一样苦涩难熬,但也不乏山花一样烂漫的笑脸。就是在这样的爱恨纠结中,在神灵的悄然护佑下,山民们追随着日月的交替,咬紧牙关,以牛马一样的笃实坚韧,满怀着期望将日子一天天推向明天。

赵殷以平静沉稳的语气回望和描述固城时,没有只满足于表象的书写,她在“更多地写出村庄内在的东西。”如谢大光先生所言:她是在“寻找一种史诗感。”固城的那些山川河流、风物习俗,在赵殷看来都是充满了灵性的,和人一样时刻都在呼吸着游走着。文集中有不少篇章,作者通过近似于魔幻的描写,力求传递出对乡村生活深层的感应。

赵殷是带着对固城的深爱和悲悯下笔的。大柳树、固城街、固城河、固城山野、固城的春夏秋冬、女同学、阴阳爷爷……无一不凝结着作者的爱意、尊崇和透心彻骨的悲悯。特别是《我的女同学》里,以几种蒿草为名的几位女同学,命运一个比一个悲戚,阅读时让人忍不住泪湿眼眶。

总之,《回到固城》这本散文集子,不管在思想的深度挖掘上,还是在生活的广度拓展上,毫无疑问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在我阅读的中途,从网上得知这本书荣获了甘肃省第五届黄河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这应该是名至实归的。在此,向赵殷女士送上我迟到的祝贺,并祝愿她以固城为起点的写作更上层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