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回复: 0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区命名为“广寒宫”

发表于 2016-1-26 15:56: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月球上真的有了“广寒宫”。经过为期3个月的公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16年1月4日正式批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今天,国防科工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广寒宫”是指嫦娥三号月球着陆点周边方圆77米区域,包括玉兔号月球车巡视路线及其东侧重要地貌,用以标记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位置。“紫微”“天市”和“太微”是紧邻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3个较大的撞击坑,用以在较大尺度上辨识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位置。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地区。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在后续的时间里,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开展的科学探测活动获得了大量数据。为规范统一嫦娥三号着陆区地理实体的名称,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我国及时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命名申请。
  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区域地理形貌的特点,中国科学家将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划分为4个方位区,结合中国古代天文星图“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官名,提出了命名建议。比如,“广寒宫”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和玉兔居住的宫殿”,“紫微”“天市”和“太微”则取自中国古代天文图中的“三垣”,即紫微垣、天市垣和太微垣。
  刘继忠说,这种以中国古代天文成就来命名我国当代月球探测成果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古代天文工作者和天文科技成就的敬意。他还透露,中国另有12项命名申请,由于地理实体的尺寸偏小,达不到月球命名关于“月球地理实体直径(或长度)须大于100米”的要求,未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但该联合会认可这些命名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的使用。
  此次命名后,以中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达到22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告诉记者,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成功后,中国利用获得的全月面影像数据,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命名申请,这是中国大陆向该组织提出的首次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申请。2010年11月,当时申请的蔡伦、毕昇和张钰哲3个撞击坑命名获得正式批准。
  刘继忠说,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作为月球科学与应用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我国当前月球探测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