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7|回复: 0

地方逾三万亿项目支出纳入绩效目标管理

发表于 2016-1-26 17:48: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地方纳入2014年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是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25%。"财政部财科所王朝才在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日前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透露。

  财政部预算司王克冰副司长谈到:近一段时期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与支出刚性的矛盾不会短时期改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来挖掘潜力,调整财政支出存量结构,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力。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绩效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推广,绩效评价结果也正在得到应用,不少地区财政部门主动将绩效评价结果向政府或人大报告,有的还纳入政府考核。同时,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也在不断增强。可以说,在控制行政成本、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已经发挥出积极作用。

  王克冰还谈到,预算绩效管理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一些出台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绩效和预算“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亟待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

  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认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经走过13个年头。在中央通过不久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案中,又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在新常态下,我们的工作需要在三个领域有所建设和突破: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要进一步的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央部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金额约2140亿元,同比增长近60%。而地方纳入2014年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支出是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25%。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拓展。针对新的财政政策和机制着力开展的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和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也逐步开展。”

  关于已经做过的工作。来自水利部的代表谈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后,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大幅增加,为了真正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水利部自上而下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在制度建设上,已经制定并行之有效的“1+2体系”就是一例。(即1是关于推进制度管理的意见,2是两个办法,一个是部门预算的管理办法、一个是评价体系的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在海关总署同样得到极高的重视,总署领导明确指示:除了预算无效必须问责,低效就得问责。并将绩效工作当作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突破口,而且绩效的原理和方法还被运用到财务评价工作中。教育部同样在努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部里专门成立了经费监管中心,以及负责预算检查的审计部门。同时还着力在专业化管理上下功夫;林业局用三架“马车”形容自身做过的工作,那就是制度建设、定额标准建设和预算绩效管理是齐头并进的关系。

  作为财政部门,不少地方的实践也可圈点。近年来,不少省市财政部门不断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试点范围,全面开展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工作,一些地方已经初步实现了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具体工作例如:实施项目绩效目标分类管理,研究设置不同类别项目绩效目标填列框架,明确绩效指标,根据项目类别形成各自的绩效目标申报表;明确绩效目标管理要求,要求所有项目必须明确预算绩效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将绩效目标作为科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大绩效目标审核力度,要求细化量化设定绩效目标,未按规定编制绩效目标的,不能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一些省市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健全,自上而下都有相关管理部门,形成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有机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夯实了工作基础。

  当然,预算绩效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部门代表认为,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结果运用。比如在工作中,因为是新生事物,开始做时部门都很重视,但时间长了落实不到实际就成了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公益性比较强的部门,怎么样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关于专家中介机构库的问题,是否可以建立一些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林业局相关人士提出:目前部门都在自行搞绩效管理,如果财政部方面可以进行一个试点,抑或出台相对明确的绩效规程更利于提高效率;完善绩效评价信息共享机制,也是提高效率的工作之一。另外,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的整合和规范非常重要,如果财政部门牵头设立会更有利于指导我们的评价。再有,广泛开展绩效管理的宣传工作很重要。

  财政部门的与会者更多地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到今天,一些工作需要提升,例如:部门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财政部门起着组织、指导的作用,实际使用预算资金的部门单位是工作的实施主体。《预算法》中也明确了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地位。但从目前情况看,仍有较多部门单位未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列入日常重要工作,在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重争取、轻论证;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倾向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结果应用机制尚不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最终效果要在结果应用环节予以体现,尤其是将各类绩效结果与资金分配有机结合。而目前的局面往往是在点上有突破、有成效,但未在面上形成各类预算业务与绩效评价的融合机制,实质上也表明绩效工作仍未融入预算管理流程,有待于在各项体制、机制和具体预算管理流程完善过程中有效嵌入绩效因素,使绩效结果从点式的一次性应用向面上的常态化应用转变;各项工作机制有待明确和完善。《预算法》出台并实施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各项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目前的状况是,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的职责定位仍不够清晰,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仍需“落地”,绩效监控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绩效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泽彩指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下一步要围绕绩效管理顶层制度设计、评价指标的整合、第三方评价的资质、评价结果的应用,以及绩效报告的公开等下功夫,着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取得实效。

来源:经济参考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