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0|回复: 1

[深圳新闻] 晚报评:保证食药安全 需筑牢监控防线

发表于 2016-1-28 20:26: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食药安全事件爆发后带来的,是对于“行业潜规则”的普遍公共安全焦虑;而这只有靠食药监部门的制度化、常态化执法带来的持久公信,才有望将其消除。

  日前,有记者发现,部分医药经销商非法回收药品,“洗白”后重回药店。7家涉事企业存在购销非法回收药品或为购销非法回收药品企业违法提供发票等严重违法行为。部分还通过禁止登陆计算机系统、临时停业等逃避检查。

  虽然食药监部门已责令其停止经营,撤销药品经营质量认证,涉事药品已被分别扣押或责令追回。补救措施看似稳妥有力,但是也不能完全打消公众的食药安全焦虑。仅就此案例看,涉事企业遍布多省,而列出的药品非法回收回流图,就等于标注出一个横跨多省市的药品“回收洗白再售”利益链。

  其操作套路隐秘娴熟,显非临时起意。所以,这让人不由忧心,类似有安全隐患的非法回收洗白药品,还有多少处于尚未暴露的潜伏状态?就像毒奶粉、激素和添加剂事件一样,食药安全事件爆发后带来的,是对于“行业潜规则”的普遍公共安全焦虑,而这只有靠食药监部门的制度化、常态化执法带来的持久公信,才有望将其消除。

  在执法层面,需要筑牢安全防线,不仅查处上要主动出击,而且还应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执法力量,食药监部门可以和工商、税务、质检乃至公安系统联合出手,避免执法权上的各管一截,“九龙治水”式的扯皮推诿。

  其次,市场需求上,药品安全也和用药需求有关。医改上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的过度医疗,乃至药品采购上的一些不透明空间等也是间接滋生药品非法回收乱象的社会病症。这当然不是靠药企自律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多方介入进行综合诊疗。但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赢得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在药品生产上,仿制药企的政策走向和游戏规则,其实也和民众用药安全紧密关联。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制度如果真能落实,让哪怕没有生产原研药能力的国内药企,在仿制上真正做到有效而无毒副作用,让仿制药真的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也是阶段性胜利。至少来路不明的回收洗白的“三无”山寨伪劣货,或失去市场上架的机会。

  以上几道防线必须形成丝丝入扣的监控闭环,一环也不能松懈溃败,否则最终哪里有缝隙哪里就有滋生安全隐患的空间,严密安全的防控之网就有可能溃于一旦,功败垂成。(李晓亮)

  来源:深圳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0:49:10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