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8|回复: 0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发表于 2016-1-28 21:07: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一个意外的失误,把盛水的杯子弄倒了,水倒在了正在画的瓷板画上。墨没有用胶,心想坏了,可墨并没有被水泡起。阎先公想,既然水泡不起墨,肯定颜色和水也能行。他把调好的陶瓷颜料水倒在新画的瓷板画上,果真很好,而且还出了新的效果,覆盖与没覆盖的有了色的变化。他保持不动,又在人物的身上着色,经烤火后觉得很有新意。连续画了几块后,觉得这样太被动。因是墨稿,泼上的颜色流淌的不满意,或者色重色浅无法调整修改。后来决定先把墨稿烤一遍火,再在上面泼色,效果就自如多了。做了几幅画后,有的朋友赞扬新颖,有的则提出疑问,不明白这些色块代表啥意思?为什么这么画?还有的不好表态。
     作为一位艺术家,不能因为对新的作品有不同意见而动摇,应坚信有争议的事未必不好,受排挤的东西不一定是孬事。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与一身的阎先公,尽管年逾七旬,但创新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过。
     “色块就是新的画面构成部分,它是画面构图的补充和调配。对于任何形式的创新或技能的创新,未必都能说出它的原理。特别是绘画艺术,要与走大众不同的路子,与他人不同的风格,要让人感到是新的表现法,这就够了。”阎先公说。
     阎先公所画的色块不是无目的的,要根据构图的需要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有时也很难驾驭色的流向,会出现想不到的变化和效果。也有时因色块的排列会改变构图的感觉。
     “色块不是目的,它是表现的手段,它是为主题内容服务,或者是增加主题效果。”阎先公介绍。
      阎先公用这种方法创作了数十块瓷板画,每块都是以美女和怪石为主题。然后把色块泼上去,这些色块把部分石头和人物的身体遮挡,但被覆盖的物体经烤火后,仍然能够清楚地显现出来,这就丰富的增加了色彩的变化。《入思》这幅画,他用特殊手法画了一块大石头,下方画的这个女子像是在思考,石头上还出现裸女。用绿颜色泼在石头的上方,同时把石头的部分背景也泼上色,裸女也在颜色中,下方的女子部分也被蓝色块覆盖,对未泼色的人物再设色,石头是原色,泼的色块就有了多种色的变化。再根据画面的内容题上相应的名字,就完成了一幅泼彩画。创作《春意》这幅时,他在下方画了两块石头,在石头上有意画了些故事,把美女安排成在观梅花,把一大块豆茶色泼在石头和美女的身上,树的上方泼上代赭色和黄色,调子统一而又有变化。特别是豆茶色下的“鬼脸”也看得很清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刚开始画的时候,泼的颜色边缘比较生硬,经多次尝试,这个问题终于解决。
     创作《聊斋十二仙》时,阎先公将泼彩在色块上拉长了,并强调色调的特别统一,有时甚至是一个颜色的浓淡或大小变化,并利用聊斋人物“仙”的特点,大胆夸张动作。比如画的乌鸦仙“柳青”,披着黑袍穿着红衣,是一位非常善良美丽的仙女。阎先公把她画成飞舞的样子,上下泼上两条蓝色的色带,代表天和地,飘带被蓝色块压着,空白处有两只飞着的乌鸦,使画面显得色调高雅,对比和谐,有种美的感受。聊斋故事中的这些仙女们,基本都是心地善良,靓丽照人,多才多艺,勤劳持家的典范。用现在的话讲,都代表着正能量。比如鼠仙“阿纤”,在这里描写的绝不是生活中那种让人讨厌的偷吃鼠,恰恰相反的是勤劳持家,受人喜爱的美女鼠仙。画中阿纤操劳不停,左方石头上有粮屯和忙碌的两只老鼠,与诗与画,与泼的暖色调,都能和谐统一。类似这种以勤劳为荣的仙女还有菊花仙“黄英”。故事描写黄英冲破世俗,种植菊花来出售。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女性,这样做会被人看不起。为了把故事深切的形象的表现出来,阎先公在石头上制作出许多小花,阿英在提水浇花,样子勤劳动人。
    对这种泼彩,应该说是一种创新,阎先公已申报并获得了专利,用这种方式来维护知识产权。
闫盛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