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偷”艺 连利英
10月27日中午,已到了下班时间,山西兰花集团化工厂压缩车间维修组的十几名维修工仍在抢修9#高压机。
9#高压机是生产的主要运转设备,停一天机就要少产80吨尿素。正是岁末冲刺的时候,生产任务很紧。可是这台高压机偏偏趴了窝,已经7天了,维修工们连续抢修,又是换曲轴,又是动机座,反反复复试了几次,还是不能正常运行,大家着急上火,直埋怨自己技术不到家。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今天厂里特地从外面聘请了一位专修高压机的“专家”。
“走,去见识一下专家的手艺。”下班的时候,我遇到了设备科的梁俊虎。他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赶忙随他来到9#机厂房。
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厂房里,维修工们围在请来的师傅身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生怕漏过一个细节。只见师傅动作如行云流水,刮刀在手下飞舞,轴瓦内瞬间浮起了一层钢屑,擦去钢屑后,师傅利落地用千分表打水平,他说水平误差不能超过0.002㎜……
“这位师傅手下功夫了得,下刀的尺寸拿捏的分毫不差,我们平常两天才能干完的活儿,人家只用两三个小时。”维修工李明对师傅的手艺佩服极了。
“人家跟咱们的维修方法不一样,注意看师傅怎么打千分表。”维修班长田小虎招呼班里的几名青年员工。
有心细的员工干脆用手机开始摄像,说是留个影像资料,以后慢慢琢磨。
师傅休息的时候,几名维修工席地坐着打起了盹,听说他们已经连着熬了两个通宵。这边师傅才起身,他们就像听到了号令,一骨碌站起来,生龙活虎地抬着几百斤重的轴瓦配合师傅不停地挪动位置,一边见缝插针地提问题。师傅幽默地说:“他们‘偷艺’呢,想把我脑子里的东西全套出来。”
“这么累也不歇会儿?”看着他们布满血丝的双眼,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我善意地提醒。
“师傅都不说累,咱也不是泥捏的,赶紧把机器修好了,少损失一点是一点。”身边的一名青工这样说。
经过繁琐的前期准备,中午一时许,9#机抢修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大家各就各位在师傅的指挥下起吊、安装,现场气氛更加紧张。为了不影响大家工作,我与他们约好第二天再来了解情况。
10月28日下午,我来到压缩车间维修组,没料到扑了个空,值班的李明告诉我,9#机已经修好了,大家这会儿正在机修车间学习怎样研磨轴瓦。李明带我来到机修车间,一进门就看见田小虎和几名维修工正按照师傅干活儿的步骤在认真练习,田小虎说:“保设备就是保生产,我们得趁热打铁,不赶紧练练手,容易把昨天学的东西忘了,要不以后设备出了问题,又得请人不说,还要耽误生产。”
看着他们全神贯注地争论、研究,我不想过多打扰,悄悄地离开了厂房,心里盼望他们能尽快掌握这门技术,为生产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