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9|回复: 0

《西游》是游世的小品或谕世的奇文?

发表于 2016-2-1 11:53: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成云雷教授曾出版过一部颇有影响力的哲学小书,那就是《趣味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数年间就重印了十五六次。平日有亲朋好友为自家小孩打听哲学的入门读物,总是乐于推荐这本既有趣又不失深度的《趣味哲学》。最近读到成教授新著《神经:西游成功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又一次领略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风格,不禁想说几句。
初览全书,扑面而来的正是成云雷独特的诙谐机智。“低调,才能进步”、“唐僧是个好领导”、“基层神仙土地爷”、“神仙的饭局”,诸如此类的文章标题本身就足以带给读者莫大的乐趣。神仙与世俗、小说与现实,以及历史与当下,诸种因素的错置与交织形成某种异常却不失合理的奇妙张力,于不经意间完成了对习见的语言与世界的愉快颠覆。再看文章正文:六耳猕猴组建了“山寨取经团”;二郎神打猎,“哥打的不是猎,哥打的是寂寞”;瞌睡虫是孙悟空的生物武器;牛魔王不如孙悟空,其中一个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如来佛与孙悟空就能否跳出手心打的赌是三界历史上最大的豪赌……当然,成云雷有时也会正儿八经地说话布道。“经者,常也,就是永恒不变的大道理,或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道派有道经,像《道德经》、《南华经》。佛派有佛经,像《金刚经》、《般若经》。”(《那些听领导讲经的妖怪们》)“按照孟老夫子的说法,‘人至十四而知慕少艾’。”(《神仙的爱情》)“古人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佛经中说:‘国土危脆,四大苦空。’”(《流泪的孙悟空》)这些地方,依稀泄露了成博士之为中国哲学博士,成教授之为现行严格的考核体制之下血拼、厮杀出来的大学教授的身份。且看成云雷的探索精神与专题研究能力。《西游记》谈妖说神仙。但我们是否留心过“妖怪”、“妖魔”、“妖精”之间的区别?是否知道妖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背景的妖怪,另一类是没有背景的草根妖怪?是否考察过妖的来源、性格、级别与命运?再看从妖转变为神仙的主角孙悟空,我们是否仔细分疏过他使用的瞌睡虫:一类是赌博赢来的瞌睡虫,另一类是毫毛变的瞌睡虫?在这些地方,成教授小题大做,探幽寻赜,将我们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不是如同考证针尖上可以站几个天使一样无聊吗?实则不然。且看成云雷对孙悟空之流泪史的考察。他指出,在跟随唐僧取经之前,孙悟空主要有两次流泪的经历,而第一次在花果山的流泪尤其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身为美猴王的孙悟空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忽然悲从心来,“堕”下泪来。原来突然间生命无常的问题冲撞了他的心灵。这的确是一次伟大的哲学事件。现代西方大哲海德格尔沉思死亡,更准确地说是对死亡的自觉对于人生在世的根本意义,从而将人命名为“终有一死者”。宋代高僧大慧宗杲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打破关于现实常态的怠惰呢?那就是“无常迅速,生死事大”这一严正的事实。宋代哲人林希逸也说,一部《庄子》,以及一切佛教经典,说到底只是“死生亦大矣”五个字。《西游》一书的诙谐之处,还体现在作者对《西游记》“内幕”戏谑式的权力解构。依法国当代哲学家福柯之见,无论监狱、疯人院、疾病、性、话语,一切皆是权力。这一点可能对《西游》有着不小的影响。不过,戏谑的表象将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了作者独到的发现:取经是佛教东进与天庭支持的道教势力争夺地盘;神仙在体制内,妖怪在体制外,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要想混得好一点,低调一点比较合适;有背景的妖怪,犯了错误以后,往往在被教训一顿后,重新回到领导身边继续工作;六耳猕猴为什么该死?六耳猕猴听力太神奇,站在一块地方,整个宇宙的信息都能收听到,不利于领导同志保护自己的隐私,也不利于领导同志对信息的垄断和控制;如此等等。呜呼!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西游》是游世的小品,抑或是谕世的奇文?满纸诙谐言,一把辛酸泪;皆云作者逗,谁知其中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