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1 21:15:32
|
查看全部
在过去的8年里,金砖国家是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手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从某种角度,可以把手表和汽车看成平行的商品,一个市场接受了某个地方的汽车,也就接受了这个地方的手表。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世界上卖得好的地方,也就是中国手表卖得好的地方,比如埃及、墨西哥以及拉美国家。这也印证了金砖国家对于新兴品牌的接受度。但是具体的金砖国家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差别很大。如果要进入金砖市场,就要把金砖市场分成若干个类型,不能用统一的策略开拓市场。
前一阵子我们帮助一个客户研究金砖国家的皮卡市场,发现市场差别非常大,比较好进入的国家有泰国、印尼、俄罗斯、乌克兰等。进入金砖国家相对来说市场空间较大、机会较多。但是进入金砖国家又有一个讲究,因为这是处于上升期的市场,第一代中产阶级普遍向往欧美生活方式,对于中国品牌的兴趣较低。从概念上说,他们不认为中国是高端生活、文化的代表。所以金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品牌欧美化或是品牌带有国际风格,是很重要的一个营销策略。不少中国汽车在海外做广告强调欧洲技术,这是营销操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金砖国家,中国企业要更多地尝试本地化营销。金砖国家市场足够大,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了解当地的消费者,并基于此制定营销策略。为什么我们在印尼这样做广告、在乌克兰那样做广告,这些我们要非常清楚,不能简单地甩手给代理商。代理商希望通过自己的渠道把商品卖出去,不想有太多的营销投入,这样就把我们的产品卖低端了。本地化营销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有利于长期发展,但实施本地化营销,就要使用当地的员工。
管理当地员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中国人认为非洲人懒,他们晚上6点钟就要下班,死活不愿意加班。北京华泰科技公司在肯尼亚的负责人发现非洲人老是流动,但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非洲人非常听父母的话,80%的年轻人由父母给他们找对象,他们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于是,他经常访问员工家庭,给家长送瓶清凉油。父母觉得这样的老板太好了,和儿子说要在这家公司好好工作,不要离开这家公司。父母说不能离开,儿子就不能离开。我觉得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难题是缺少国际化人才。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欧美市场新建品牌,短期内是不会有空间的。现在很多欧美人变成了穷人,这些穷人往往是这些国家对中国不友好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中国特别不友好的是穷人,最友好的是富人。美国穷人没见过什么世面,他们旅游不到中国,对中国不了解,让他们接受中国品牌,他们从情感上就抵触。
但是中国和欧美角色的转换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所谓战略机遇,对于我们来说,首先是品牌借用。面对经济危机,比如手表,发达市场上可以被兼并的品牌资源有很多。如果我们开拓金砖国家市场或者说发达国家中较弱势国家的市场,例如东欧,这些品牌资源还是挺好使的。
其次是技术资源,西方有一些厂家专门做技术研发,它们离不开融资,或者在小的股市上市,我们有可能从技术上抄底。
诺基亚将研发转移到了中国,每年在中国市场上投放几十款手机,比在美国市场投放的多得多,在中国卖得好的才向其他国家投放。这表明中国的市场需求相当强劲,但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产品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很强。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做好国内市场,差不多成了基本规则。
要想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把试验市场做好。而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验市场。我们可以选择国内的某个区域市场和某个国外市场来做,这是比较强势的做法。当然,相对保守的做法,是对自己在国内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做出判断,从研发到营销管理、渠道管理,包括成本管理、承销商及合作伙伴管理,要有一套适合市场发展的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