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2 17:23:17
|
查看全部
比例限制则常见于虽然没有严格的定编限制,但出于企业整体考虑,在通道内设置层级时对各个层级有比较严格的定位。在勘察设计企业中,比较常见的是设计人员,这部分人员是勘察设计企业完成生产设计任务的主要力量,一般在勘察设计企业中都会单独设置技术通道或设计咨询通道等,为设计人员提供成长空间,从实际情况看,因为设计人员大多具备专业职称,因此很多企业是通过职称来区分设计人员的,问题是职称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员工的真实能力水平,尤其是职称制度实行这么多年后,很多设计人员取得职称已经变成了一个熬年头的行为,而且我国目前实行的职称制度层级有限,真正能力水平高的设计人员不能通过职称反映出来,评到一定的职称等级后(如高级工程师或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往往失去了继续发展的阶梯,职业发展通道则可以通过增加层级设置,严格任职资格,实现设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等级划分。增加层级设置后,对每个层级的定位也变得非常重要,如某设计企业,将设计人员分为了专家设计师、资深设计师、高级设计师、中级设计师、初级设计师、设计员等层级,其中对专家设计师、资深设计师的定位非常高,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技术专家,是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的代表,因此,该企业就规定专家设计师不得超过全体设计人员的2%,折算下来基本上一个主要专业只有1-2人能够评上专家设计师的层级。
四、任职资格标准的确定
任职资格是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所有的层级划分、职数/比例控制等都不是凭空想象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对哪些员工能够进哪些通道哪个层级有一个大致的预期,进而分析每个通道每个层级上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知识技能、业绩、能力水平等方面,并进行提炼归纳,形成企业的任职资格标准。
在制定任职资格标准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通道从哪些方面规范任职资格标准。通道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岗位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不同的通道间其任职资格考虑的方面应该是有差异的,如企业管理通道,可能更强调员工的学历、专业、管理经验等,而针对设计人员的技术通道,则应该更强调员工的专业、业绩完成情况及所体现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技术创新、设计优化等)。
其次,通道内任职资格的确定。在制定通道内的具体标准时,要考虑其晋升管理的可操作性,上一层级和下一层级之间任职资格有哪些差距,员工是否能够通过在下一层级的努力工作,逐步达到上一层级的任职要求,如果中间出现断层,那么实际操作中,员工的晋升操作将会变得困难。
最后,通道间任职资格的比较。在现实情况中,往往会出现员工从一个通道向另一个通道发展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任职资格应该为员工在不同通道间的转换提供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在制定任职资格时考虑通道间的层级相互如何去对应,不同通道的任职资格是否能够体现一定的衔接等问题。因此,在制定完各个通道的任职资格后,往往需要在通道间做个对比,避免通道间任职标准差异过大。
五、职业发展路径管理
企业设置职业发展通道的目的是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通道,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意愿,选择在本企业的发展路径。一般来讲,职业发展路径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考虑。
纵向发展:一般指员工在岗位所在的通道内由低层级岗位向高层级岗位发展。
员工要实现纵向的发展,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任职资格是否达到上一层级的基本要求;2)员工的业绩表现,通常企业会通过绩效考核来反映员工的业绩表现,并不是所有符合上一层级任职资格要求的员工都有晋升的机会,往往是从符合条件的员工中选取业绩比较好的员工给予晋升;3)上一层级是否有职数/比例的限制,如有,那么在员工晋升时是否有职数/比例的空缺,也是决定员工是否能够晋升的重要条件。 |
|